返回旧版
2017山大日记:《恶意》读者 付顺利
发布时间:2017/12/17 09:53:28 点击:
12月16日 星期六 晴
《恶意》和《白夜行》就像是白天与黑夜,如同一朵两生花,《白夜行》中的爱情有多炙热,《恶意》中的怨恨就有多深沉。一口气看完了东野圭吾的《恶意》,内心却久久不能平静。人性的黑暗,人性的嫉妒,人性的丑陋全都一一呈现在了眼前。
再暖的阳光也照射不到野野口修内心那无尽的黑暗的深渊。
在这里,我又一次拜倒在东野圭吾无穷的文字魅力中。在前半段的阅读中,纵使在一开始就交代了野野口修是凶手的事实,但内心依旧认为野野口修是无奈之下才杀人的。他扮演着无辜的角色,即使因为嫉恨杀了作家日高邦彦,但在读者的视角里,他是弱者,是被压迫的,是无辜的,是值得同情的。读到这里这种情感有多强烈,在最后的最后,就会对自己曾经同情过这样的人而有多羞愧,对于人性的恶意就有多触动,甚至无法用语言表达出来读完之后内心的澎湃。原来,我们眼中的“好人”处心积虑的编造出影子作家的故事,编造出和日高邦彦前妻的不伦之恋,不惜复制手稿甚至都磨出了茧子,不惜寒冷只为了去拍一段假的录像带,这一切,仅仅为了一个目的,他要毁了日高邦彦,那个他生命里唯一的阳光,仅仅因为内心的嫉恨,他要设计这一系列的事情,不仅要日高邦彦的命,还要他的名誉,要让他身败名裂,遗臭万年。
日高邦彦就像是一束最暖的阳光,他的善良,他的温暖,都给了这个他以为是朋友的“朋友”,而野野口修却像是一个无尽的黑洞,他一边享受着日高邦彦的善良给他带来的利益,一边加剧着内心对这种善良的怨恨,以至于当知道自己身患重病,怨恨达到极致,爆发,内心的黑暗已吞噬理智,吞噬一切,就设计了这一切想要毁了那抹阳光。
再暖的阳光也无法拯救一个憎恶阳光的人。既然本身厌恶为何还要接受,或许只有野野口修明白自己。只愿阳光洒满人间,恶意无处容身。
【作者:药学院 2015级 付顺利 来自单位:新闻中心总编室 责编:凯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