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山大日记:环境学院本科生 赫淑铭

发布时间:2017/12/20 11:12:44   点击:  

12月19日 星期二 晴
  发声——让改变发生。山东大学青岛校区“提案大赛”的决赛答辩今天晚上终于要开始了。虽然我们队之前的提案并没有入围决赛,但是这并不能消减我对这次提案大赛的热情。吃完晚饭后我早早地赶到振声苑,激动地等待着决赛答辩的开始。
  六点半答辩正式开始。这次答辩一共入围17支提案,涵盖了校医院、图书馆、教学楼等区域和学习、生活、出行等多个方面,内容非常丰富。在场的评委老师们也做了非常精彩的点评。在这17支提案中,我印象比较深的是关于振声苑,图书馆和导师制的几个提案。首先是振声苑。提案中说到振声苑的设计非常容易令人迷路,建议增加指示牌,LED屏等;振声苑基础设施也应进行定期的维护,并完善报修机制。我自己在振声苑自习时也会遇到饮水机没水,教室电灯损坏等问题,而且很多同学也曾感到找教室比较困难,这一提案还是很有现实价值的。然后是图书馆。同学们关于图书馆的提案包含多个方面,涉及空间设计,功能完善,丰富馆藏图书,升级选座系统等方面。但是令我收获最大的是图书馆馆长的现场回复。馆长说,青岛校区的图书馆还在完善中,虽然现在尚不能尽如人意,但是相关的工作一刻未停。以后,图书馆会有很多设计风格个性鲜明的功能区。具体透露了三楼的大朗读室,十二楼的休闲咖啡厅,还给我们卖了个关子,说六层的空地会有特殊用途。最后是青岛校区独有的本科生导师制。提案指出我们现在的本科生导师制组织结构比较松散、实际作用有限。本科生院的老师说在以后的工作中会加强相关管理,健全这一特色制度。但是在场的一位博士生评委老师的发言更是让我受益匪浅。他说,针对导师制,你不能让老师去找你们,反而应该是你们主动去找老师。“导师就像是一本字典,那本字典不论是厚还是薄,如果你不去翻那本字典,它有多厚都和你没有关系。”是啊,学习归根结底还是我们自己的事情,是我们对学习的自主性和主动性决定了我们的学习成效。我不禁想起我在国庆假期去中心校区找导师讨论实验的事。虽然那次交流的时间并不很长,但是主动去找老师学习交流确实使我收获很多。
  在这次提案大赛中,我不仅学习到同学们答辩的方法经验,还感受到了同学们对学校建设的热情关心,而让我感到最为珍贵的是学校相关老师的真诚回答和热情欢迎。学校其实一直都在关心我们的学习成长,这次提案大赛不仅让我看到了有责任感的同学们,更让我看到了一个真诚亲切的学校。



【作者:环境学院 2016级 赫淑铭 来自单位:新闻中心总编室 责编:晨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