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山大日记:期末考试学生 赵皓若

发布时间:2018/01/30 09:23:45   点击:  

1月29日 星期一 晴
  所有考试终于结束,我踏上了回家的路。回想连续两天的金融双学位考试,真是令人难忘。这两天,济南下着鹅毛大雪,初看时各处银装素裹,大地闪耀着圣洁的光辉。可是不过几个小时,地上就泥泞不堪,白色的雪花在车轮的碾压下,变成灰色的污泥,每当我洪楼校区到中心校区考试时,都得紧握车把,缓慢行进。可是尽管这样,书包上还是溅上了点点污泥,车轮两次侧滑,害得我差点摔倒。
  金融双学位考试,第一门就是高数,给我一个下马威。要知道,数学从高中开始,就是我的弱项。尽管考试前我花了一个月,每天晚上学高数,看到试卷上换了问法的题目,我脑中还是一片空白。考完高数,我感觉这是我所有考试中,最没有把握的一门,看来学习要举一反三,不能只满足于理解原题。接下来的宏观经济、管理学、政治经济学考试,我吸取教训,在复习、背诵的过程中加入自己的思考,讲答案盖住,尝试用自己的理解分析案例,再将自己的理解与答案比较,渐渐提高了逻辑思维能力。
  最后一门,政治经济学开考,我不免有些紧张,因为有两道总分三十分的论述题。虽然是开卷考试,这两道题却没有标准答案,让我们根据美国经济情状,论述市场与政府的关系。这么大的议题、模糊的定义、极多的分值,让我手足无措,不敢下笔。后来突然想到这几天来的复习方法,再想想高考中开放式的论述题,我豁然开朗:找不到答案有什么关系?论述题考查的正是组织答案的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想到这里,我将美国资本主义发展历史阶段大纲逐条列出,融入了政治经济学知识点,将综述、分论点、总结条理清楚地写明,很快写完了答案。
  走出考场,我的脸上挂着微笑。尽管考试有遗憾,有后悔,但是每次失误,都让我有能力和思维方面的反思和收获。以后面向更深的研究,终究需要我们不仅能死记硬背,更要灵活应变、条分缕析。再骑上自行车,我看到阳光灿烂,泥泞的路面上冰雪已经融化,虽然湿漉漉的,但是不再泥泞不堪。我的心情也如此,尽管有失落,终究一片晴好。

【作者:外语学院 2016级 赵皓若 来自单位:新闻中心总编室 责编:黄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