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旧版
2018山大日记:管理学院本科生 王晓博
发布时间:2018/01/30 21:35:40 点击:
1月30日 星期二 雪
不知不觉间放假已经一个星期了,心情也从刚回家的兴奋中慢慢平静下来。在阴沉中度过了昨天,我在阴沉迎来了又一个日子。或许这就是冬的节奏吧,所有的一切都在它的把控中,从大自然到人类。冬日总是如此一幅单调又无精打采的模样——灰暗的苍穹是它过于阴郁古板的脸。它没有三九天刺骨凛冽的寒冷,也没寒冬被积雪覆盖恍若仙境又似天堂的壮观景致。这就是冬日带给人们的印象,让人多少有些不知该何去何从。
已经是半上午了,指针指向十一点,如果这是一个有太阳的日子,太阳也已经升到正空了吧。还未走出楼房,走到一楼时,我被门外的景象惊住了:地上一片白色,是下雪了。这冬日的雪,终于来了。这并不能算是第一场雪,在今年12月底的时候,已经下过一场有点韵味的大雪,那次是雪和雨组成的队伍,混和着洒落大地,所以即使雪花大如鹅毛,也并没有大地上留下任何的痕迹,没有一片雪能停留,它们被雨感动了,化为水淋湿了大地。今天这场小雪,可是冬的真正的产物。
我站在一棵老榆树下,听见鸟雀的啾鸣,它们的声音更能表达出这个日子阴冷的天气。那声音,不再是激昂悦耳的,而是低沉略带悲伤的轻吟。似乎,这并不是鸟雀的鸣叫,而是来自辽远天际的不为人知的神秘声音。
雪,细小的颗粒状的雪从天空不急不缓地飘着,它没有雨磅礴淋漓的气势,也没有大雪漫天飞舞的浪漫气质。家乡的雪从来都是如此,在不经间,以一种人们不曾注意的模样降临人间。也许正是它这种有些优柔寡断的气质,让人们从来没有完整真切地记住它。于是,记忆中,家乡的冬就像一场有些虚幻的梦境,有些遥远又有些模糊。它不像东北的冬天,有一望无际的千里雪原,有让人双眼和心灵都为震撼的皑皑雪景。家乡的冬,是可以触摸的真切的。每一粒因寒冷而凝结的雪粒都会在阳光下发出彩虹般的光芒。此刻,没有阳光,这冬日里微乎其微的雪粒也不愿意让人注意它的模样。它们安静地躺在楼房的门前,躺在草地上,躺在树木下,躺在树叶上。于是,出行的人们用双脚践踏它,行驶的车辆用车轮碾压它。它洁白的身躯瞬间沾染上了尘埃。于是,原本应该洁白的大地,变成了灰白相间的模样。灰色,在大上东一片西一片,证明曾经有人来过。人行道上的积雪要多一些,公路上的积雪已经化成了水,把柏油路面打湿浸透,仿佛给路面涂抹了一层油膏。
雪粒轻轻地飘着,我的衣服未曾被它打湿。树木的树杆也显出这个时节天空的颜色,这是属于灰色调的季节。我不知道乌云是否曾在夜深人静的午夜,悄悄降临人间把自己的色彩涂抹在树木的树杆树枝。只有圆冠榆,显出一种更深的略带黑色的灰褐色。也许是夜的色彩在它身上留下的痕迹。我从圆冠榆树边走过,它们深沉的树杆,显出了与树龄不相符合的苍老。黑色,在这种树上,反倒成了一种庄严的象征。
冬,在我看来并不是属于人类的季节,它更应该属于大地、属于大自然。当人们被冬的阴沉和寒冷驱赶到屋子里时,人类就像逃亡的野兽。即便在阳光朗照的日子,天空湛蓝如湖水,大地洁白如云朵,阳光灿烂如黄金,人们也还是匆匆走过。它的寒冷终究不适宜人类长久的在野外停驻欣赏风景,虽然它拥有超凡脱俗像神界一样圣洁的景致。
当我眺望被灰蒙苍茫所笼罩的远方,我仿佛听见另一种来自人类之外的声音,它在我的心间激荡着。“日暮苍山远”,这是正午时分,群山竞也悠远开来。这个没有太阳的日子,如果傍晚来临,太阳也不会露出它的脸庞。没有日暮,只有苍老的天山在远方。
回家的第一场雪,依旧那样动人真切。
【作者:管理学院 2016级 王晓博 来自单位:新闻中心总编室 责编:黄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