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山大日记:管理学院本科生 李洁妤

发布时间:2018/02/01 08:46:05   点击:  

1月31日 星期三 晴
  寒假给自己定了一个要读十本书的目标,于是闲暇时便捧起书来看!今日看到这样一篇名叫《讲话有三忌,不可不知》的文章,深以为然。
  在《论语·季氏》中,孔子讲了这样一句话:“侍于君子有三愆:言未及之而言,谓之噪,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所谓“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就是说,没轮到你讲话时,你抢着说,这就犯了“躁”的毛病。孔子一直强调“敏于行而慎于言”、“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遇事情须机敏麻利,雷厉风行,可讲话最忌“抢”,一定要思虑清楚,等时机恰当,再慢条斯理地说出来。
  孔子一日曾与几位弟子闲谈,让他们谈谈自己的志向。子路性子急,孔子话音未落,他就开始洋洋洒洒地讲了一大套。子路万万没想到,孔子一声冷笑。事后孔子说,他讲的不是不好,而是性子太急了。
  看到这里我就倍感惭愧,想想自己也是个性子很急的人,也常常因为抢别人话而闹得很尴尬。去年暑假在省内进行社会实践,由于我们是网上组队,所以队员好多也不相识,第一天实践约好在博物馆一楼见面时,队长先介绍了自己,我便急得赶快接话,闹得其余的人也没有介绍自己,气氛异常尴尬。大家互相之间也没有认识,反而给他们留了个不太好的印象。这样喜欢抢话着实也让人不喜欢。以后要沉住气,思虑清楚,以免闹笑话。
  急着发话,本就易失之慎重。而需要说话时,就应该大大方方地讲清楚。藏着掖着,反而不好。孔子有训:“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懂得察言观色的人,往往很少为说错话而吃亏。我们应审时度势,在最恰当的时间点说话。提高自己的情商,提高交际能力,才能更加吸引人。
  以后,要深思熟虑,凡事三思而后行,才能让小言谈获大成就。 


【作者:管理学院 2016级 李洁妤 来自单位:新闻中心总编室 责编:黄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