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山大日记:艺术学院本科生 马萌

发布时间:2018/02/09 09:40:11   点击:  

2月8日 星期四 雪
  又是一个深夜,我坐在卧室的书桌前。窗外雪花飘洒,为台灯晕黄的光增添了几分温柔,一摞摞的书和笔记本散落在桌子的各个角落。气氛的渲染还是让本来注意力集中的我分了神。
  今年是我在山东大学的第三个年头。作为艺术学院的音乐生,每天的生活不能说完全离不开音乐,但至少算是遨游在音乐的海洋里。很多不了解艺术日常的同学们会认为我们真的特别轻松,每天嘻嘻哈哈唱几首歌听几首曲就行了。孰不知我们也像别的学院的同学一样上午下午学习文化课,背马克思、毛概等。除此之外,我们还需要上专业课。有时候遇到老师加课,中午不吃饭也要先去琴房练习。和声、曲式课、偏理,这需要我们每个人逻辑性要强;中西音乐史内容繁复,需要我们有足够的耐心与毅力去背诵每一个知识点。听觉要强、节奏感要强、计算能力要求高、唱歌不能跑调这些是对每一个音乐生最基本的要求。其实最难的不是这些,而是毕业之后的去向问题。
  曾经的我也幻想过成为一名演奏家,在聚光灯的照射下,自己是多么的耀眼,多么的自豪,像高高在上的公主,看着台下的观众投来艳羡和赞许的目光。可梦想终归是梦想,学院里课程紧张,很少有机会能够参与大型演出,也由于自己的专业能力有限,不能争取到代表学校演出的机会,所以多多少少都会感到沮丧。直到2017年12月3日,我们学院迎来了建团十周年的演出“四海韶音”,作为乐团中的一份子,我们经历了半个多月的不间歇排练后终于迎来了演出。
  还记得那天晚上,我早早地吃完饭就去了化妆间,毕竟是三年来第一次来到省会剧院演出,希望自己可以美美地登台。梳洗完毕、换上演出服,脑海中浮现出了自己梦想中的样子,深深地吸了一口气,带上为这次演出特意准备的耳环。虽然在乐团里只是其中一员,甚至有可能台下的观众都看不到我,但我依然抑制不住自己迫切的心情。前几个节目我都是坐在后面伴奏,直到节目《沂河欢歌》开始,才感觉是真正开始展现自我。和同门师兄弟一起站在台前,悠扬的笛声随乐团响起的那一刻,我才意识到自己的梦想已经实现了。真的是聚光打到了身上,但内心却比幻想中更为激动。那天,我肯定了自己。之后在山大中心校区与千佛山校区的巡演效果也是很好的,一是因为名家曲祥老师作为我们的指挥,二是乐团同学们极度高涨的热情,让我们建团十周年的演出取得了圆满成功。
  就像辉煌过后终归于平淡,台上的精彩只是暂时的,台下不分日夜的练习与学习才是永久的。但有时候梦还是可以做一下的,万一实现了呢?
  “妈呀!您吓我一跳!”我大声喊了出来。“不好好看书在这瞎琢磨什么呢,不考研了吗?”妈妈又偷偷溜进我的卧室,看到我在走神,把我一下子拉了回来。窗外的雪已经停了,台灯的光也显得不那么朦胧了,原来现实是如此清晰......


【作者:艺术学院 2015级 马萌 来自单位:新闻中心总编室 责编:千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