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山大日记:软件学院本科生 孔芳

发布时间:2018/05/24 09:05:48   点击:  

5月23日 星期三 晴
  持续了八个周的计组实验结束了,感觉在这八个周的时间里,计组占据了学习生活中不小的一部分。
  可能是上学期计算机组成原理这门课学的不太扎实的原因,上课听老师讲课觉得很吃力,尤其是当讲到微程序控制的运算器设计和微程序控制的存储器读写设计这两个分解实验的时候自己就慌了,上课听懂的东西很少,下课看PPT能看懂的更是微乎其微。
  一直是找同学约时间,当同学弄明白之后去问他们,感谢同学一直耐心的讲解,我能够把分解实验的原理弄懂,也能够成功的完成实验。在这两个分解实验结束之后,自己对模型机运行的原理有了大概的了解。
  其实做整机实验的时候也走了弯路,但我觉得这也并不能叫做是走弯路,因为这段“弯路”对最终的整机设计有巨大的贡献。由于自己对整机结构的不理解,不知道真正的单总线是什么,刚开始整机设计的时候完全是跟着老师上课讲的PPT去进行,弄懂这个以ALU为核心的整机结构花了很大的精力。先是画图,就在校区停电的时候,在一个光线充足的教室,安安静静的坐了一天,出门时夕阳的阳光撒到脸上,想起来自己刚画好的密密麻麻的电路图,觉得格外惬意;然后是接管脚,对着PPT从头看到尾,每个零件都停下来写写画画记记,刚开始觉得困难的事情发现也不过如此;最后是写微程序,因为PPT上的示例实在是不理解,自己就跟着电路图一步一步的走,当把完整的逻辑写好的时候,内心止不住的自豪。
  把这一切工作都完成的时候,和同学交流,发现自己做的并不是课程要求的单总线结构,其实当时是特别颓丧的,有些失落,但努力安慰自己抓紧去做下一步工作,和同学讨论,确定单总线结构的整体思路,非常快节奏的设计电路图,写微指令,其实这都归功于之前在ALU核心的整机上花费的精力,整体逻辑、各个部件的逻辑设计、微指令的设计方方面面两者都是相通的,之前走了些弯路,但让之后的设计轻松了许多。
  在基础结构设计完成开始调试的时候,就遇到了问题,那时候自己真的是情绪接近崩溃。从实验开始时就带着的不自信、连着几天调试都找不到的bug,让自己信心接近为0。和朋友抱怨,朋友一直鼓励继续去调试,因为毕竟时间还多,不能够就此放弃,尝试去求助,可是毕竟每个人的设计思路不同,别人也很难发现你的问题所在,最后还是老师一针见血,终于找到bug出在哪里,修改微程序,执行成功。
  只是最基础的结构,实现最简单的功能,但确实被自己感动,最后看到正确的结果被写到正确的存储单元的时候,真的有点热泪盈眶的感觉,想到几天自己在实验室debug那么久的时间,想到自己一直的坚持和朋友的安慰,觉得自己确实能够独立的完成一些东西了。
  在完成了基础的功能之后,感觉一块大石头落了地,更重要的是有了自信,更有动力来进行接下来的扩展工作。
  八个周的实验,中间五一放了一次假,收获是很充足的。从知识和技术上来说,对计算机的总体设计、基本构成、基本原理有一个清楚的认识,也掌握了一种数字系统的设计方法;从情感上来说,一路磕磕绊绊,挫折挺多,但一直的坚持让自己感动,未来信心会更足,因为毕竟有过解决那么多问题的经历和能力,只要静下心来,又有什么是解决不了的呢。    


【作者:软件学院 2016级 孔芳 来自单位:新闻中心总编室 责编:晨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