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旧版
2018山大日记:政管学院本科生 黄妍
发布时间:2018/06/15 09:26:43 点击:
6月14日 星期四 晴
6月13号下午,2015级公管班一行人来到青岛市+公共安全智慧城市创客中心和海丽雅应急体验馆进行实地体验和调研。创新中心集合了青岛海狮网络科技有限公司、青岛航顺船务有限公司、悟空智联医疗等在内的新型科技公司,正是体现当下“双创”政策引导下的热潮。
安全问题的重要性无须多言,应急医疗设备产业作为朝阳产业拥有无限的潜力。在创新中心里,各个公司向我们展示了各自的产品,包括除颤仪、肾上腺素笔、急救药箱等,都是当下国内外热销的产品。
随后,我们到了应急体验馆,学习了打救生结、以及在火灾、地震、暴风雨、地铁、人流踩踏突发事件中的应急方法,还动手操作了心肺复苏的具体过程。
《青岛市突发事件应对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已于2018年1月1日起实行,《条例》第十三条规定,“各类人员聚集活动的组织者应当对活动场所进行风险识别和安全检查,并对参加人员进行陌生环境风险告知和安全疏散提示。”为了便于活动组织者操作,青岛市政府应急办对各类人员对各类集聚活动的组织者提出活动前“三看三提示”的要求。“三看”指一看疏散通道在哪,是否畅通,安全标识是否清晰;二看是否存在风险隐患,是否可控;三看重点消防设施和物资是否配备。“三提示”指一提示安全出口数量及分布位置;二提示出现火灾或地震等险情时应当有序疏散;三提示疏散时应该注意的安全事项。同样,我们在进入公共场所的时候首先也要仔细观察安全出口,以及一些应急物品的摆放位置,做到心中有数,以备不时之需。
在应急馆里,我们还模拟了地铁上突发事故的现场,在浓烟滚滚中我们捂住口鼻,弯腰前行,场面十分逼真,以致于错觉真的发生了火情,但是大家依然有条不紊地按照地面指示标识有序逃生。除了经常实操演练之外,制定疏散计划也是十分必要的。每个家庭、小区、办公场所、学校都要有应急疏散的计划,例如哪一层的人员应该从哪里下楼,应该在哪里集合,幼儿和老人应该由谁负责和帮助组织疏散。在日常生活中还需要排查安全隐患,禁止配电室堆放杂物,安装报警器等等。基层单位则要成立相应的工作团队、举办知识讲座,应急疏散演练实操,将应急训练融入日常的学习当中。
这为我们应急管理提供了基本思路,每一个安全的细节都要纳入管理者的考虑范围,做好事前控制和事中损失最小化,才能减少危险的发生和伤亡的数量。
正好,在参观完讲座之后,青岛遇上了大型冰雹,外面风雨交加,地面积水很深,同学们正好把所学知识应用到处理突发状况上来,大家冷静应对,有序到达指定的地点。一天的行程就这样结束了。
【作者:政管学院 2015级 黄妍 来自单位:新闻中心总编室 责编:陈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