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8/06/20 09:47:41
点击:
昨天下午,我在图书馆的架子上看见一本绘着布达拉宫的书,作者是书云,她拍摄了《西藏一年》的纪录片,这本书是它的同名书。不知道为何,我对西藏总有一种向往,甚至打算毕业旅行就选在西藏。
我不由得翻阅,这本书是讲作者为了记录急速发展下的西藏中的各类人物的故事。她与他们相处了一年,跟随拍摄和生活了一年,甚至和其中有些拍摄对象成了无话不谈的好友。说实话,我十分羡慕她,能够与西藏零距离接触,能够慢慢地接触西藏的一切,能够从容地与西藏居民坐下来,就着酥油茶一起饮下高原的寂寥。
当然,我也感到很幸运,能够找到这本书,虽然还没有到达心神向往的西藏,但是我能在书中跟着作者与他们言谈甚欢。曾经我不理解的天葬,也因为拍摄的对象,次旦法师母亲去世,通过作者对他们的这些葬礼礼仪细致的解释而逐渐理解。西藏人信佛,并且相信死亡并不是生的结束,而是另一种存在的开始。家人常常在葬礼上忙着超度,因为他们相信,灵魂会在肉体中脱离,用天葬的方式,借助秃鹫,将灵魂顺利送上天堂,这样在来世,死去的亲人才会有一个好的归宿。他们专注地,用自己的爱,尽力为逝去的亲人再尽最后一点力。也许,这样比在葬礼上嚎啕大哭要来得平静的多,他们选择最淡然、最超脱的方式,表达对亲人的爱。
曾经我对西藏的印象也只有转经、酥油茶、华美的服饰和西藏人常年有的高原红。这些都是在电视上影视上能看见的表面的东西,但我不知道他们的真正含义,虽然十分好奇,但苦于无门而入。现在,我似乎更深层次地了解到了西藏,虽然作者没有介绍太多西藏的各个风俗和各个神灵,但是她告诉了我西藏的精神,西藏人的灵魂,虽然有很多瑕疵,有些观点和习俗在现代社会甚至是错误的,但是我依然被深深地折服,因为文化的多元在一定程度上造就了这个缤纷世界,每一种文化都灿烂而独特。
【作者:软件学院 2015级 彭雨鸿 来自单位:新闻中心总编室 责编:晗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