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旧版
2018山大日记:120急救中心实习者 王康
发布时间:2018/06/23 08:58:33 点击:
6月22日 星期五 晴
今天是我轮转急诊科的最后一天,按照安排,我来到了120急救中心。
急救中心位于广智北楼一楼,距离急诊门诊部和抢救室不到二十米,而且门前车头朝外,按顺序排列着一排救护车:这些细节保证了需要急救的病人能够在第一时间得到救治。
进了急救中心之后我的第一反应就是:窄。“窄”是因为急救中心占地面积很小,而且因为每次出车需要的急救人员很多,所以在没有任务的时候所有急救人员需要原地待命,这就导致了120急救中心有时候会显得很拥挤。但是急救的老师们似乎并没有被这种稍显狭窄拥挤的环境所影响,每个人都在认真工作,有的老师在总结上次出车的经验、联系病人家属,有的老师在给救护车和急救床消毒,有的老师在准备下次出车需要的急救工具、检查急救设备,相比之下,我就显得有点“多余”了。张老师看出了我的局促,便热情地跟我介绍急救中心的情况和他平时出车遇到的有趣或者惊险的故事,缓解了我的不安,也让我对120的工作更加好奇了。
上午十一点多的时候,张老师接到二院呼吸科ICU的电话,说需要把一位87岁老年女性送到脑科医院,征求老师同意后,我便跟随老师出车了。我提心吊胆了一路,但是所幸现实并不像电视剧里演的那样凶险,老人没有出现特殊情况,我们顺利来到了脑科医院并且和这边的医生完成了交接。
回医院的路上,张老师看到我没有摘掉手套,很严肃地批评了我,说:“操作结束之后就应该立刻摘掉手套,并且把它们放到黄色医疗垃圾专用的垃圾桶。因为你戴手套是为了保护自己,而操作结束之后,手套就成了有菌的,如果你不摘掉手套的话,就很容易会传播细菌,对别人造成伤害。当年‘非典'的时候,协和医院就是因为每个医务人员都注意防护和无菌,最后没有一位医务人员被感染。而其他很多医院……”老师看出我被批评有点不开心,语重心长地继续跟我说:“我不是想要批评你,只是想告诉你,我们做医生的,可以为了自己的专业付出一生,甚至像当年的屠呦呦一样以身试药,把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但是,我们绝不能做无谓的牺牲,如果因为这种本可以避免的细节性的问题造成了感染或者其他严重后果,这太不值得了。我们都是从你们这个时候过来的,我们吃过的许多亏,希望你们不要吃。保护病人是医生的使命,保护下级医生也是我们上级医生的职责。”
听了张老师的话我觉得有点羞愧,但更多的是感动。感谢所有给予我们保护和帮助的老师们,因为有你们,我们才有了成长空间。将来我也会像你们一样,努力保护我的实习小医生们。
【作者:临床医学院 王康 来自单位:新闻中心总编室 责编:千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