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旧版
2018山大日记:护理学院本科生 刘娅星
发布时间:2018/07/07 08:48:06 点击:
7月6日 星期五 晴
第一次接触创新立项是在大一开学后不久的一次班会上,因为我们院从大三暑假开始到大四要在医院实习10个月,所以为期一年的创新立项最好是在学有余力的前提下,大一做队员,了解流程,学习经验,总结教训。大二做队长,锻炼自己。
高中三年的头脑风暴之后,我第一次长时间没有限制的接触了手机。各种各样新鲜有趣的事物,游戏、电影、电视剧、小说等等,充斥着我的大脑。所以当时的我并没有“创新立项”的概念。
大二时,班里创新立项的氛围很浓厚,我下定决心也要挑战自己一把。我开始一点一点的学习,听听同学们的研究进展、问问老师和学长学姐们的意见、看看论文的构思。
在基础护理学这门课上,我有幸学习到了如何在铺床操作中运用节力省力原理,然而却少见临床护士将其应用于整理床单位之中。生活中,护士腰酸背痛并不少见。这种错误操作是否是护士腰酸背痛的根源之一,以及腰酸背痛能否因此成为护士的职业病引发了我的思考。
护基课结束之后,我迫不及待的想与老师分享我的想法,想知道它是否可行,又该如何操作。于是我去了学院办公室,“初生牛犊不怕虎”的走进了院长办公室。在和教授交流了一番之后,我明白了问题的所在,也更加明确了创新立项选题的实际性、创新性、可行性。在激情冷却之后,我也重新意识到了科研的魅力所在:严谨细心、求真务实。
我们往往从一个易于解决的道路来考虑一个难题,很少设想在解决的过程中可能出现新的阻碍,所以在遇见挫折时往往唉声叹气、或自怨自艾、或焦躁不安。
曾经偶然看过这样一个片段,演员乔欣参加一个真人秀,她问演员刘涛要准备些什么。刘涛没有说到具体的东西,她说出了这样一句话,带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把身体的机能调整好,有一个天不怕地不怕的心。
当我开始创新立项的时候,我多想能够没有困难的、顺顺利利的结题。而当我真正开始了,遇到困难时,用一种方法解决不了,用另一种方法还是不行,当时的我是多么苦闷,似百爪挠心,所幸我冷静下来之后又重新尝试了第三种方法,问题得以顺利解决。现在我想,有困难没关系、困难多少没关系,哭了也没关系。正如教授当时跟我说的,重要的不是结果,而是克服困难的过程和自身由此而得到的提升。
【作者:护理学院 2015级 刘娅星 来自单位:新闻中心总编室 责编:孔浩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