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山大日记:社会实践参与者 于婷

发布时间:2018/07/16 09:17:36   点击:  

7月15日 星期日 晴
  济南的天气依旧阴晴不定。今天是我们“黄河的前世今生”实践团队的首次外出调研活动。学校距黄河大堤来回三个小时的车程,过程出人意料的累,心情也出人意料的复杂。  
  黄河大堤附近的基础设施不是很完善。没有停车位,没有商店和游乐设施,堤上的小路十分泥泞难走,甚至没有醒目的路标,我们采访到的一位老大爷说“下了公交根本不知道哪是哪,一路摸索着瞎走。”天气很热,大爷一身汗,但很开心,“母亲河嘛,怎么也要来看一眼。”我们采访过程中采访了许多游客和附近居民,他们几乎都提到了“母亲河情怀”。说来惭愧,虽然我参与的就是有关黄河的调研项目,但我并不觉得我有像他们一样强烈的对“母亲河”的情愫。小时候尚且会想着有一天要去黄河看看,现在就居住在黄河边上的城市,却没有了这种念头。“年轻人对黄河的感情在变淡”,采访中的每一个人都没有否认这个说法。虽然堤上的游客几乎都是父母或爷爷奶奶带着小朋友的组合,但是鲜有二十多岁的年轻人。“年轻人一听黄河就不想来了,”一位带孩子的家长说,“小孩子好奇心重,爱跑爱玩,他们喜欢这。”然而我们这些“大人”失去的到底是好奇心还是这种“母亲河情怀”,还需要我们更多的思考。
  今天的黄河水流很急,岸边可以听到泥沙滑动的声音。据附近居民说,河里经常有人游泳。“最该做的就是宣传不要下河游泳,”一位附近居民说,“年年有溺水事件,都是十几岁的小孩子。”岸边有“禁止下河游泳”的警示牌,但屡禁不止。
  在我们准备离开的时候,有了一份意外收获。河边有人在举行放生仪式,放完就匆匆离开了。附近居民说河边经常有放生活动,这一次是个人的,“谁放生就赎谁的罪”。但从采访中我们得知,不论是放生者还是居民都没有太注意放生物种和放生方式问题。这种放生能否救谁一命或恕谁的罪,就不得而知了。
  我们动身离开的时候,天上又挂起了太阳。黄河流动的声音清晰可闻。我的母亲河情愫还在不在我不清楚,但我想不想黄河可以越来越好,这个答案是肯定的。


【作者:外语学院 2017级 于婷 来自单位:新闻中心总编室 责编:孔浩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