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山大日记: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实践团队宣讲成员 于晓璇

发布时间:2018/07/16 22:40:25   点击:  

7月16日 星期一 晴
    来到聊城已经两天了,7月16日,我们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和硕士研究生一行9人和聊城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的5名研究生一同到聊城开发区蒋官屯街道和大李官屯前屯村进行宣讲和访谈。其中,我和孙晓桐以“沐浴改革春风,共享幸福生活”为题进行了专题宣讲。
    未进会场,就听到了社区居民交谈的声音,感受到了居民们的热情。以一个改革开放40年剪影的视频为开场,我们梳理了改革开放40年来人民在衣、食、住、行方面的种种变化,其实整个宣讲过程并不像我们想象中的那么安静,每每谈到共鸣之处,居民们往往会积极响应我们,宣讲会场就像被一种充满回忆的声音包围着。宣讲结束后,社区里曾担任过党支部书记的三位老党员专程留下来参与我们关于幸福感的专题访谈,谈起曾经的生活和工作经历,这些老党员们慷慨激昂,用极具特色的“聊普”讲起了我们不曾了解的改革开放的故事,这些曾工作于中国基层最前线的老干部们,对党的政策赞不绝口,对未来的生活充满憧憬和期待。
    中午一点钟,顶着烈日,我们一行人继续向村里行进,每个人都在车上睡得东倒西歪。终于,公交车辗转两趟到达前屯村。在村子里,我们受到了村支部书记的热情接待,书记早早就聚集好了村民们,这些村民有的是党龄几十年的老党员,有的是老工人,每个人对改革开放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听说我们是研究生,更是积极配合我们进行问卷调查,上了年纪的老人纷纷掏出自己的老花镜,遇到年纪更大些的,我们就边给他们读题目边填问卷,短短一个小时的时间,我们就收回了大约一百份问卷,极大地提高了我们调查对象年龄的丰富性。
    接下来便是我们此行的重头戏——改革开放40周年成果宣讲,考虑到乡村与城市生活环境和习惯的差异,我们尽量用自己生活化的语言讲述改革开放的成果,尽管在这些生活阅历丰富的村民面前,我们的生活经验是十分单薄的,但我们还是结合自己亲身体验过的生活或是从家里老人那里听来的故事,从90后青年人的角度出发,讲出了自己对改革开放的见解。可能有的部分真的戳中了村民们的心声,勾起了他们对那段流逝岁月的回忆,不止一位村民积极与我们互动,现场气氛更是十分融洽。
    这次下乡宣讲、访谈和发放问卷,对于我们这些长期在书斋里读书的学生们来说意义非凡。在面对面的谈话过程中,我们与不同人群交流、听老党员教诲、回顾那段我们不曾经历的生活,身体是疲惫的,但却经历了一次精神洗礼,回忆之余不禁感叹,有创造力的普通人民更是伟大的!


【作者:马克思主义学院 2017级 于晓璇 来自单位:新闻中心总编室 责编:赵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