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山大日记:山东综合社会调查绘图员 杨静轩

发布时间:2018/07/17 09:55:31   点击:  

7月17日 星期二 晴
    炎炎夏日,淄博的热浪蒸熟了每一杆麦穗,山大的学子重走调研绘图之路。继莱西绘图过去一年后,我们一行四人前往淄博淄川区西坡地村进行为期三天半的绘图工程。
    西坡地村位于淄川区和博山区交界处,与中坡底村和东坡狄村原为一家,后分别为卢、蒲、鲁三族,全村九百余户,遗存有古瓷窑址和明清建筑,残存四合院遗址,实为古镇。村中人家多以治稼穑、烧制陶罐、开采石矿、挖掘煤矿为业。从气温、饮食、交通、民俗到设备、技术、培训和制度,我们都制定了完备的日程和计划,纵然精心准备,但是一踏出高铁的白色曲面门,信心与决心还是被蒸笼般的天气消磨殆尽。
    但缘分就是从未显露任何征兆,出租车的司机师傅竟是我们调研地的本乡人。驱车一个半小时,燥热的情绪被司机师傅妙语连珠的精彩故事安抚下来。具言西坡地村流传有一典故,据说古时不知哪朝哪代,村头有一卖油翁,其售价甚为奇异,一斤油卖两钱,两斤油卖三钱,络绎买家不欣喜。一日向某女子售出两斤油,女子大为诧异,窃语老翁如此卖油实为谬矣。老翁面露喜色,道谢不止,说她是第一个这样提醒他的人,并赠予她一艘纸制的小船,告诉女子如若发大水可以用此逃过一劫。女子不以为然,怕是老翁得了癔症,但碍于他坚持不下,匆匆收了船和油离去。若干年后,不曾想一语成谶,洪水滔天,生灵涂炭。女子急中生智想起了这纸船,向水中抛去竟果真化作一艘巨船。生死攸关,女子并非径自避灾,而是一路上不断救起落水之人。但是船终究载重有限,来往于高地和灾区,船最终还是因为水线过高而沉没,女子也因此丧命。被女子所救之人在坡地重建家园,后分分合合形成了西坡地、中坡地和东坡地三村。该村村民的善良淳朴,好生友善由此观之。
    乘着刘师傅的车,我们在西坡地深入了解风俗民情。村中地势西高东低、北高南低,多坡地低洼间杂。建筑物错综复杂、错落五章,多户围成四合院样式。结构造型精致,门饰丰富多样。许多人家仍然按照斗拱的结构来建造,门色多尚黑,皆有门环和辅首,形象以狮子最多。
    白天行路,晚上绘图,我们一行人从刚来时的迷茫到在村中穿梭自如,汗水不知被蒸干几遍,最终还是顺利完成任务。回望这几天,千辛万苦只留下隐约的疲倦和不舍,但是村东头黑条纹衫的阿姨热情地塞给我们自家种的黄瓜,村西头独居的老妪高声呼唤我们进屋落脚喝水,村北边口齿不清的中年人伴我们走遍村北,只能回想起离开时他们朴实的笑颜和澄净的眼神。
    回程中我们依然乘坐刘师傅的车,他是一名复原老兵,曾任职副排长,后来在百万大裁军中复原回乡。受到国家和社会亏欠的老兵和农民、饱受世俗沧桑的中年人,向我们吐露衷肠。他感慨时代的变迁,怀念改革开放前的均富和平等,痛斥丧尽天良的基层官员贪污腐败,同时兼具赞颂国家强大、生活改善、社会稳定的矛盾心理。他的反思戛然而止,生存的压迫榨干了思考的权力,作为政治学方面专业的学生,我却沉思难言。
    林林总总的社会,形形色色的社会人,时代将我们捆绑在历史的车轮之上。但无论是卖炭翁,还是石壕吏,无论是这个主义,还是那种制度,宏大的政治永远都掌握于政治家的鼓掌,老百姓只愿也只能关注于一亩二分地、柴米酱醋油。或许社会稳定、秩序井然、相对平等、生活安定才是民心所向的决定性因素。


【作者:政管学院 2016级 杨静轩 来自单位:新闻中心总编室 责编:赵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