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山大日记:基础医学院本科生 张雨欣

发布时间:2018/07/18 12:27:31   点击:  

7月18日 星期三 晴
    医学与文学,似乎是两个风马牛不相及的名词。医者长于理工,精于思索,忠于事实,谨于细节,研于实验,容不得半点虚构与幻想;而文学的美妙正在于字里行间灵动的想象与飘逸的思绪,是来自生活却又高于生活的超然物外,是现实之外文字构建的新奇世界。而我,作为初涉杏林的小小医学生,却也无法忘却于文学世界翱翔的自由。医学与文学,是我生命中并存的两个旅伴,是我无法割舍的情感交织。
    文学的相伴似乎从很小的时候便已开始,我记不起是什么时候,也许是从妈妈一句句吟诵的诗句开始,当时还未完全理解的诗句,却构建与重现着千年前古人曾见到的美好画面。文学是多么美好而神奇的东西啊,当千年的时光步步走过,王侯将相一代代湮灭,但李白、杜甫的名字却依然熠熠闪光,《西游记》、《红楼梦》的经典仍代代传唱。在文学上,时间不再是湮没与埋葬一切的刽子手,不是夺走青春的“杀猪刀”,而是大浪淘沙的滚滚洪流,从时光的间隙下留下的,必是经典传唱。而我则在时光的河边,在文学的树林,提灯细走,在清水之下,在花丛之中,一次次体会着“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的幸福。
    而自大学起,初涉杏林,身负白衣,医学已成为我生命中重要的一部分。当举起右手宣誓,“健康所系,性命相托”,我便知道,这席白衣有着无法割舍的重量。医学之苦,医学之累,责任之重,让我更加明白“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意义;大体老师的无言教导、角膜器官捐献者的无私,更让我理解“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内涵。医学,是最接近生老病死的职业,而它更能激起我情感的悸动,与对灵魂与生命的思索。
    医学与文学,看似矛盾,却又相通。从本质上来说,二者均是关于人的学科。医学不可避免地涉及人性,让我思索人性,而文学则是古往今来无数人对于生活与灵魂的思索与升华。我从文学中寻找人性的答案,在医学中更加理解文学的意义。二者,都是我前行路上的伴侣与不可割舍的导师。
     我在医学路上求索,也在学习的间隙在文学丛林散步。医学生活里的桩桩件件如清澈流水,让我的心里往往涌起无尽的波澜。心底的波澜流出,也在笔尖流淌与倾诉。它也让我在医学生活中取得小小的成就,“国学达人挑战赛”一等奖、《三生三世,我用山医秋景为你写就十里情书》微信推文的万人转发、在学生在线的长期供稿、靠文稿发表挣得小小的生活费......医学经历给我丰沛的感情体验,文学给我表达的窗口。我之所以立足于肃穆的医学宫殿,又贪恋地闯进闯进灿烂的文学殿堂,便是源于这流水与波澜的无尽鼓励与推动。
文学,吾之友;医学,吾之师。杏林执笔,流释吾心,未来的路上,我也仍将与这两位良师益友相伴,步步前行,愈加坚定。


【作者:基础医学院 2015级 张雨欣 来自单位:新闻中心总编室 责编:赵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