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旧版
2018山大日记:暑期数学建模培训参加者 彭学阳
发布时间:2018/07/18 23:29:41 点击:
7月18日 星期三 晴
青岛校区的风始终有一股性子,依旧如以往那么热烈,毫不客气地眷顾着每一位学生和老师,也欢迎着来参观山大的客人们。在炙热的阳光和肆虐的海风中,山东省数学建模教学研讨会上的两位全国性的建模专家给我带来了很多启迪和思考,让我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惬意和舒畅。
刚结束大一生活,和大多数开始接触数学建模的新手一样,对一个建模问题的思考最为普遍的就是唯方法论。每拿到一个建模题目,便是先想可以用哪个方法或模型来套这个问题,而没有对问题进行深入地思考,这样结果往往是用一大堆看起来很高级的方法堆砌而成,仿佛空有一个华丽的外表,却忽略了问题的实质和建模的思想精髓。
然而听了国防科技大学吴孟达教授的演讲,以2017年的全国大学生建模竞赛的B题为例讲解,我懂得了这位老教授、老专家推动数学建模的良苦用心,以及领悟了数学建模的内涵。那就是以问题为导论,抓住问题进行深入思考,无论什么方法只要能够解决问题,更重要的是不要贴标签式的建模思路,这样可能会扼杀创新的思维和灵感。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吴孟达教授对数学建模中数据挖掘和获取信息能力的重视,以及有结论就必要有证明的严谨逻辑思维。另一位复旦大学的蔡志杰教授对一个包含了一百多个变量的问题的处理给我带来了很大的启发。“变量过多,那就一次少用几个,多做几次。”这种另辟蹊径的思维真的给我的思想有了较大地冲击,可谓是一场头脑风暴。
今天的数学建模,自己不仅收获了建模的方法,更加懂得了建模思维的重要性。在接下来的暑期培训课上,会继续努力让自己有意识地往这方面思考,着重培养建模的思维和习惯。我相信,当一件事成了习惯,自然而然地,思维的灵感就会慢慢显现了。
【作者:信息学院 2017级 彭学阳 来自单位:新闻中心总编室 责编:赵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