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旧版
2018山大日记:小树林支教团陕西队队员 陈琪琪
发布时间:2018/07/22 10:36:06 点击:
7月21日 星期六 晴
今天是正式开课的第二天,简单的午饭后,我们十七个人和往常一样挤在狭小的办公室里备课,讲题,稍作休整。坐下来数一数,来旬阳已有三日多,乡野的静谧与平稳让人沉醉,无论晨曦拂晓薄暮星夜,总有蝉鸣鸟唱。三三两两散步的村民、成群结队嬉闹的孩童,对于这个崇山峻岭怀抱中的偏远山村来说,已然是血脉里的“自然景观”。陕南的酷暑不亚于川渝,即便葱葱郁郁层层叠叠,可热浪裹挟着湿气一来,我们这些北方小孩还是深觉潮热难耐。
此刻,小小的办公室里还有留校的孩子补习数学。看着手边的课堂手记,为下午的课而揪心担忧。曾经幻想过无数次的支教之旅,挺过层层筛选,经过一次又一次的试讲、资料查询及物资筹备,可等到真正站到讲台上,听到稚嫩的嗓音喊“老师好”,一切变得梦幻却又真实可触。
午后的阳光打在灰尘纷扬的教室里,孩子们仰着头看着我一笔一画写好每个字,汉字的笔画笔顺,每一点每一滴都要记下来,都要回应。他们有的活泼好动,有的腼腆害羞。正是初入学的幼童年纪,当然不免有些让人哭笑不得的“小调皮”、“小任性”。“老师老师,为什么你不写那道题啊?”“老师老师,咱们什么时候出去写生啊?”“老师老师……”看着身边把我层层紧围的小孩子们,真是猛然一下茫然无措。
可看到课间问题的他们,玩耍撒娇的他们,信任你依赖你的他们,就觉得过去吃的粉笔白灰、深夜里的灯火通明、三十个小时舟车颠簸通通都值得了。天真美好的笑靥总是给人力量,他们为了听一节课,任由山路崎岖,顶着夏日最“无私慷慨”的太阳来来回回,还担心老师们是否能熬过暑热;悄悄塞给你一块糖,下课排着队说“老师再见”,那一张张可爱小脸总让人觉得暖意融融。山东大学小树林支教调研团到陕西安康旬阳县支教已经是连续第九个年头了,那里有招生时就会唱《我的山大我的家》的孩子,有见到你就主动打招呼“小老师们好”的淳朴村民,面对这种似曾相识的真挚与感动,才明白何谓“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山东大学小树林支教调研团陕西队已经走过了九年的风雨坎坷,其所代表的“山大公益”已经逐渐成为一种品牌一种力量,蕴含着一种精神内核。感受到周边人自然而然的热情,忽然发觉担子已经落到自己的身上。在这21天里,我又该如何引领学生们,如何把师哥师姐传承下来的公益精神传递下去,如何做好支教形式的社会实践,如何成为一名“好老师”呢?
种种困惑包围着我,但是种种欢欣也在包裹着我,面对一张张稚气未脱的面庞,看到他们青涩的笔体,就总也觉得有希望有奔头。未来19天的支教日程是什么样的,我难以想象,对于教育的定义也还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这一切,一如窗外那条蜿蜿蜒蜒的小河,淙淙流淌,平稳亦安然。
【作者:新闻学院 2017级 陈琪琪 来自单位:新闻中心总编室 责编:郑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