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山大日记: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 刘安琳

发布时间:2018/07/31 10:19:00   点击:  

7月30日 星期一 晴
  2018年7月28日,在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中,我有幸跟随暑期社会实践第六分队一同乘车奔赴沂蒙红色老区的孟良崮战役纪念馆参观学习。
  28日上午,在经历了4个小时的车程后,我们终于抵达了位于蒙阴县和沂南县交界处的孟良崮战役纪念馆。
在参观纪念馆之前,我们的队长齐敬席师哥提出了一个十分有意义的问题,即“为什么偏偏是在沂蒙地区,共产党能获得如此多群众的支持?为何沂蒙人民群众的革命热情如此之高?”带着对这个问题的思考,我们开始了孟良崮战役纪念馆的参观。
  孟良崮战役纪念馆于1984年为纪念著名的“孟良崮战役”而建,其主要记载了1947年5月华东野战军在陈毅、粟裕的指挥下在孟良崮一举歼灭国民党精锐部队整编七十四师,击毙该师师长张灵甫的事迹。通过战役沙盘和讲解员的讲述,我们了解了当年孟良崮战役的战略形式和战役决策。华东野战军在敌重兵密集的态势下,依托当地人民群众的支持,从敌阵线中央割歼其进攻主力,取得了孟良崮战役的胜利,转变了华东的战局。在孟良崮这场至关重要的战役里,“群众路线”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支前厅里,纪念馆的图片、文字资料生动再现了沂蒙人民踊跃支前的情况:一幕幕母送子、妻送郎、妹妹送哥上战场的感人场景,沂蒙六姐妹主动挑起拥军支前重担,为部队当向导、送弹药,带领全村为部队烙煎饼15万斤、洗军衣8000多件、做军鞋500多双、运柴火1700多斤……令我印象最深刻的一个故事,是在冰冷的沂河水中,30多名妇女一字排开,用三掌宽的木头板儿架起了“人桥”,让部队的战士们踏着她们的肩头成功渡河……这些画面在我的脑海中久久挥之不去。就像陈毅元帅说得那样:“是沂蒙人民,他们用小米给养了革命,用小推车把革命推过长江”。革命的胜利说到底是人民群众的胜利,是沂蒙老区的人民怀着对党的忠诚、对子弟兵的热爱,用血与生命的代价换来了革命的胜利。
  那么为什么沂蒙的老百姓能在生死关头,竭尽全力、舍生忘死地拥护共产党?那是因为“党真正把人民当亲人”,党  的“一心为民”可以说是沂蒙精神的源头和根脉。在沂蒙老区,党和广大人民真正形成了血肉关系、鱼水情谊,实现了党群、干群关系的密切交融,这也是群众和党在沂蒙精神阐释中的内在逻辑。
  在孟良崮战役纪念碑前,我们重温了入党誓词,缅怀了革命先烈彪炳千秋的英雄事迹和光辉历程。青山有幸埋忠骨,丰碑铭史永留存。通过这次的参观,我们深切感受到了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巨大影响力、号召力、凝聚力,深刻体会到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都是革命先烈用生命换来的,我们应该倍加珍惜。传承“沂蒙精神”,也要求我们必须坚持不懈加强党性修养,不忘“初心”,牢记我们的理想信念。


【作者:马克思主义学院 2016级 刘安琳 来自单位:新闻中心总编室 责编:单冬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