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山大日记:“彩云之南”社会实践队成员 陈彦汐

发布时间:2018/08/01 18:58:29   点击:  

8月1日 星期三 雨
  “如果有天堂,天堂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博尔赫斯的名言饱含了我们对图书馆的美好期许,因此峨山彝族县图书馆也是“彩云之南”社会实践团队计划中的重要一站。8月1日,在游览过民族情调洋溢的阿普笃慕文化广场之后,我们来到峨山县图书馆,了解彝族文化的历史风俗。
  峨山城小,可对文化建设却非常重视。经过工作人员的介绍,我们了解到,峨山县图书馆始建于1979年,属于云南省最早建立的县级公共图书馆之一,因此馆内对峨山彝族发展历史的记载详实丰富,且保存较好,这些志书有序地罗列在一排排整洁的书架上。我们看到这书香馥郁的情景,不禁为自己将畅览彝族文化之旅而感到喜悦。
  《峨山彝族自治县志》是阅览的重点目标,是我们选择的打开彝族历史风俗之门的钥匙。这部志书卷帙繁浩,从中我们对彝族的政治、历史以及民俗风情都有了更深刻的了解。令我印象深刻的,有将现实与幻想巧妙结合的“阿普笃慕传奇”,以及由音义差别而产生误会的彝语地名。在书里,我们看到,三千年前的蜀洪水时代,阿普笃慕通过藏于马缨木筒而幸免于难,之后他娶三妻生六子,六子长大后开疆拓土,向滇、川、黔、桂、渝分迁,史称“六祖分支”,繁衍成后来生活在这些地区的彝族。我想,这未必是真,却着实有趣,也为彝族人民体内坚强不屈、勇于开拓的精神力量追溯到了历史上的支柱。而关于彝语地名,书里谈到了“樱桃村”,我们原以为这是“因有樱桃树而名”,然而实际上,在彝语里,“樱”是“衣”的转音,“桃”是“塔”的转写,“衣塔”意为松树林旁有水的地方,得知“真相”,我们在感到富有趣味的同时,更坚定了要深入探究彝语发展的决心。
  今日峨山阴雨绵绵,小城里笼罩着宁谧幽静的古城情调,但我却觉得自己如漫步于日光明媚之春般信心满满。我相信,图书馆之行只是我们的启程,对于彝族文化、语言的传承、发展和弘扬,我们势在必行。


【作者:文学院 2016 陈彦汐 来自单位:新闻中心总编室 责编:单冬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