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8/08/20 09:51:08
点击:
曾记否,英雄出少年,号令工农红军万千!
这周,我很有幸能作为成仿吾英才班第二期的学员随班来到贵州遵义参加暑期学习实践活动。
遵义被称为“会议之都,转折之城”,1935年1月在这里召开的遵义会议,重新确立了毛泽东同志的领导地位,纠正了红军军事路线的错误,挽救了红军,挽救了党,挽救了中国革命。
在参观了遵义会议纪念馆后,我们来到了凤凰山。在老师的带领下,我们向红军纪念碑敬献花圈,并在邓萍烈士的雕塑前上了一堂生动的红色教育课。邓萍烈士生前是红三军团参谋长,“年少万兜鍪”,18岁报考黄埔军校,在长征过程中作为彭德怀的左膀右臂作出了突出的贡献。1935年2月红军进攻遵义老城,邓萍与张爱萍一起在前线侦查敌情,不幸被一颗流弹击中头部,壮烈牺牲,年仅27岁,是红军长征过程中牺牲的唯一一位军团级干部。在他牺牲后,张爱萍悲痛地写下挽诗:“遵义城下洒热血,三军征途哭奇男。”
雕塑前,老师的动情讲解,让同学们眼睛里泛起泪花。我凝视着邓萍烈士的塑像:他躺在张爱萍将军的怀里,眼睛凝望着远方,虽然头部中弹,但是眼睛里看不出一丝的害怕与疼痛,在他坚定的眼神里,我看到了他的无畏与憧憬。凤凰山飘起了细雨,深邃的山林更加静谧,肃穆的翠树直插云天,几十年来守默默卫着红军战士的陵园。接着我们又悼念了紧邻塑像的红军坟,这里埋葬着一个刚刚成年,因为给乡亲们看病被白军抓住残忍杀害的小战士,当地人称他为“红军菩萨”。
下山途中,我脑海里一直回荡着邓萍烈士的事迹。18岁时他就开始参加革命工作,和我们现在的年龄大概相仿。在我们漫步大学校园里享受生活的年纪,他已经驰骋疆场叱咤风云了。再想起参加遵义战役的其他指战员,如毛泽东、周恩来等等,他们不也都是在我们这个年龄就已经担负起了民族重担,为民族独立、国家解放而战斗了吗?
走到山下,我再次回首仰望高大的红军纪念碑。纪念碑好似一把利剑插入云霄,大有红军战士“敢教日月换新天”的豪情壮志,也有“挥斥方遒,指点江山”的英雄气概。俗语道:“自古英雄出少年。”现在太多青年人以年轻为借口,游戏人生,浪费青春,一事无成,却又怨天尤人。回想我们的革命先烈,同样的年纪他们在做着伟大的事业,将自己的青春奉献给祖国与人民,用鲜血染就红缨,登云天,缚苍龙。
走在先烈们用身躯铺就的革命道路上的我们,又有什么理由懈怠呢?古代士大夫讲“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而我认为,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应该勇于挑起民族复兴的重担,无论人生是“穷”还是“达”,我们都应该扎根人民,坚守自己的岗位,做好本职工作,用自己的努力去建设中国,或像邓萍同志一样运筹帷幄、激荡时代风云;或是像平凡的红军小卫生员一样,用自己的所学,立足基层服务人民。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最后,再次向邓萍烈士等全体牺牲的革命先烈致敬!
【作者:周昊 来自单位: 责编:傅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