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8/08/21 09:52:06
点击:
凌晨1点多到洛阳站,打了车,一路上听着司机打电话给自己的伙伴,说早上还要送孩子去学习班。安全到旅社,收拾完躺下休息已是两点。我有过两次夜行的经历,第一次是在秋天的吉林,出租车司机带着熬夜专有的木然神情,单字成句或是用敷衍的鼻音回答着你的问题,我盯着手机上的导航一刻也不敢分心。第二次是冬日晚上11点的香港,旺角一片灯火通明,拍着篮球的孩子从球场回家,吃夜宵去夜蒲的上班族三五成群,在这片天地里,自己也遗忘了已是午夜。
避开了中午的大太阳,稍晚了一些才出门。第一站是学考古的研究生学长极力推荐的洛阳古墓博物馆。北邙山头少闲土,尽是洛阳旧人墓。这座十三朝古都,在现代化的今天,留给后人的最珍贵的遗产就是各种古墓了,而这座古墓博物馆正是集洛阳当地各代古墓于一体的神奇地方。这条偏僻的道路上,公交车、货车裹挟着尘土浇在道路两旁的矮树丛上,路牙上也是灰扑扑的一片。因为地处洛阳郊区,这座博物馆极少有人前来问津,入口处非常朴素。我到的时候正好赶上一位阿姨带着两个孩子在找讲解员,遂跟她们拼了讲解。
第一个展馆是条长长的墓道,两边各坐落着一排墓,每座墓都洞门大开,只有一两处因为怕光保护了起来,还有几处空室留待着新的入户。墓门开的极低,侧室正室保留齐全。西汉的墓排场大,壁画的内容也都是大场面,唐代的墓相比之下就要现实一些,但仍能感觉到阔气,到了宋墓,尤其是商人墓,有着仿木结构砖石,多小砖小画小雕刻,虽然看起来没那么大气,但是精致无比。听讲解员说这些墓都是将洛阳附近的墓葬一砖一石编好号,原封不动搬过来的。我觉得这座博物馆虽然小,但是它的设计理念太新颖了,参观体验也非常独特。只可惜知道的、来参观的人太少太少了。
比这座博物馆更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我身边的这位妈妈。她跟我说自己请假带着孩子出来玩,早上先带他去了龙门石窟,打算明天再带他去洛阳博物馆。在进到绘有壁画的西汉墓时,她指着墙上的线条跟男孩子说,你看这是不是汉代绘画的特点,它的线条非常流畅写意。她跟我说,来之前她给孩子看了洛阳的纪录片,还向我展示了她专门做的ppt。我问阿姨,您之前学过中国美术史吗。她说没有,也是最近才开始看起中国古代的文学艺术,才体验到文史哲给人带来的美,这些经历她想早早地带给孩子。
其实看到阿姨还专门做了ppt的时候,我的内心是很崩溃的。但我能理解她所重视的“审美能力”,心里很羡慕她的小孩。当然了,更多的是从阿姨在中年都保持着学习的热忱中受到得感动,无论何时何地,只要保持旺盛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保持独立思想的能力,就不会陷入平庸。
【作者:杜新婷 来自单位:政管学院 责编:傅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