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8/09/04 09:20:01
点击:
“你所看到的不一定是真实,你所知道的真实不一定是真相,你所了解的真相不一定是事实的全部。”这两天在千佛山研究其“舜文化”路线的游客接受状况,让我切身感受到了这一点。
“你所看到的不一定是真实。”
千佛山古称历山,据考证“舜耕历山”的典故就发生在此处。2013年,千佛山提出了打造“佛教历史名山,虞舜文化圣地”的口号,甚至还有建设“朝舜第一名山”的雄心壮志。2016年夏,历山溯源广场、卿云轩等“舜文化”的景点建成,一时间本地媒体纷纷报道。正因如此,我们兴致勃勃地选定了此处做实践地点,准备一睹华夏道德文明始祖的遗风余韵。
然而两次实地考察和采访后,我们发现“舜文化”路线只见“舜”而不见“文化”。景点主要是用“石像+指示牌(+小亭子)”的套路,毫无带入感。向游客展示的只是大舜某个事迹梗概,其中包涵的孝悌思想,德化方针和对后世儒家文明的影响没有丝毫涉及,和媒体铺陈渲染的文化浓厚的景象简直是天壤之别。
“你所知道的不一定是真相。”
起初,我也怀疑自己是不是对这一路线太过苛责了,便和队员们采访了周围游客的看法。令人意外的是,游客们无一例外地表示这些雕像建的好,是艺术品,自己被吸引了才在此驻足欣赏。同时,游客们也都很乐意表达自己对于“很古的”大舜的了解与看法,虽然未必准确,但看得出来他们乐在其中。这样看来,整个舜文化线路的雕塑似乎很是符合大众的审美趣味。
“你所了解到的真相不一定是事实的全部。”
我对于舜文化路线建设存在缺失的怀疑依然没有打消。于是乎,今天我使用了爬虫软件,抓取了携程、途牛、马蜂窝、和去哪儿四家旅游网站共计4600余条游客评论,希望从中挖掘出大多数游客的意见。经过一番关键词筛选和数据统计,从某种程度上我发现了更广阔的事实。在全部评论中,提及 “舜”的评论数平均下来不足5%,也就是说绝大多数游客没对这条路线留下什么印象。此外,舜祠动辄两三百的“功德费”,广场建设的“不走心”,整条路线上指示牌的大量缺失,这些在实地考察中从未采访到的问题浮出了水面。这说明了当时选择舜文化景点做采访地点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取样的客观性,游客们有可能确实欣赏这些景点,也有可能不忍心指着这些花费百万雕刻的石头说它们不好。这些新事实露出水面,带来的结果是即便同时结合了实地考察和网络数据统计,我也不敢下结论,不敢说自己是不是只看到了冰山一角。
千佛山舜文化路线的游客接受情况现在难下定论,这让我感受到,抛开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哲学问题不谈,我也许终其一生也不能真正触碰一次完全的真相。尽管如此,我愿意竭我所能,不断追寻那真实的光明。
【作者:步月 来自单位:文学院 责编:汪涵 刘梦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