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8/10/20 08:36:44
点击:
今天下午,第九期鳌山讲坛在青岛校区图书馆二层报告厅举行,我们有幸聆听了1964届山东大学物理系知名校友魏世杰先生的一场主题为“从‘两弹一星’谈事业与人生”的讲座。
魏老先生从自己的大学生活开始将自己的人生经历娓娓道来,那些在先生口中稀松平常的事情,却让在台下听着的我们感到那样的惊心动魄。那是年轻的我们没有经历的年代,没有经历的人生。
魏老学长进入大学的时候正赶上全国的大饥荒,国家虽然对大学生有优待,却还是吃不饱、穿不暖,那时学校甚至没有体育课,不组织运动会,因为学生们的身体情况都很差。但在这样的情况下他却从来没有倦怠于读书,他说自己的大学期间虽然辛苦但没有遗憾,因为能够多读书就有了一切。
大学毕业后,凭借优秀的专业成绩和良好的政治素养,魏世杰老学长被选入了二级部(当时中国唯一的核武器研究院)做研究员。带着对祖国的信仰与对科学事业的一腔热忱,他和其他满怀热血的爱国青年一同,踏上了开往青藏高原的列车,奔赴青海的戈壁荒滩,参与国家“两弹一星”的研制工作,这一待,就是26年。魏老说,那段时间是他的人生中最快乐的时光,即使条件艰苦,甚至不少身边同事为了核弹事业付诸了自身的健康甚或生命,但他们从没有人打退堂鼓,只一心将人生中最充沛最蓬勃的青春年华献给了祖国,无怨无悔。
但是,当魏老完成了祖国赋予的重托回到故土时,家庭却经历了重大的变故。儿子被检查出先天性智力障碍,生活无法自理,女儿罹患精神分裂症,老伴经不起儿女的双重打击没过几年也患了精神分裂症。一家四口,魏老成为了唯一的正常人,三个人需要他的照顾。魏老在讲座中的话让人心疼:“我今年七十七岁了,但我是家里的顶梁柱,我不能倒下,我不能让自己生病,如果我生病了就没办法照顾他们。我不能出门超过一天,我不放心的。”看着台上那个满头白发的老人说出这样的话,我们是那样的不忍,但是魏老却是微笑着,用最平和的语气说出了这些话。面对生活的重创,魏老没有抱怨,而是甘之如饴。正如魏老在央视《朗读者》栏目作客时讲的那样,“热爱幸福的生活,也热爱苦难的生活”,这样豁达的生活态度,让魏老真的印证了那句“出走半生,归来仍是少年”,可亲可佩。
最后,魏老也提出了对我们大学生的三点期望:拥有家国情怀,关心国家大事,实心国际、关心世界;要有科学的精神,在真理面前讲真话。只服从真理,不服从权威;用一生做有意义的事,不一定是惊天动地的事,但却是要对自己、对亲人、对社会有用的事。这样的谆谆教诲来自一位为国为家奉献一切的老人,这值得我们用一生来铭记。
魏世杰老先生的前半生为国,后半生为家,他用了一生的时间将“国·家”担在肩上,一心为人,无怨无私。一场讲座,让我了解了这样一位让人钦佩的老人的一生。
【作者:2016级本科生 宋雪莹 来自单位:政管学院 责编:高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