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山大日记:大气环境年会与会者 舒钊

发布时间:2018/11/03 10:04:55   点击:  

11月3日 星期六 晴

今天下午,有幸参加2018年度中国大气环境科学年会,有幸聆听王金南等院士泰斗的报告,犹如一道闪光,稍纵即逝,却让我在茫茫无知中寻到新的方向。

下午两点,报告会在青岛国际会议中心举行。我所参加会场属大会主旨报告——大气重污染成因与治理攻关论坛。下午共有王金南、陶澍等五位院士共六位学界泰斗做大会报告。

来自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的王金南院士做下午首篇报告。王金南院士报告为“中国城市PM2.5达标路线图分析”。他分三个部分为我们阐述中国城市PM2.5的治理现状及未来防治重难点。他指出,全国空气质量与酸雨控制总体趋势良好,城市环境空气质量达标率较低,部分区域污染严重。他特别指出当前我国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与欧美等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距,实现2035环境空气质量根本好转需要施行更加严格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2035年实现环境空气质量根本好转,任重而道远!

提到PM2.5,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的江桂斌院士作“大气细颗粒物的毒性与健康影响”令人记忆犹新。他指出,大气细颗粒物与肺癌发生率有关,但关于大气细颗粒物的毒理学研究较少。目前PM2.5对生理健康的影响更多的是从流行病学的角度进行统计分析,缺乏毒理学剂量效应研究。王桂斌院士与医学、化学等多领域专家共同合作,为研究大气细颗粒物的毒性与健康影响共同努力。这样一种基于人体健康的研究思路以及多领域交叉合作极大触动了我,拓宽了今后学习研究方向。

北京大学陶澍院士作题为“利用高分辨率源排放清单评估大气污染变化趋势”报告。为获得第一手数据,陶澍院士团队深入农村地区做广泛调研,上千人耗费数年时间奋战于科研第一线,如此认真艰苦之精神为人敬佩。

此外,还有贺泓院士、刘文清院士及柴发合研究员分别作大会报告。他们从更大时空研究尺度、更强的社会责任感的角度给我们阐述当前大气污染防控的重难点,重新更新了我对大气环境的认识。一番风云际会,真叫人受益无穷!


【作者:2016级本科生 舒钊 来自单位:环境学院 责编:鲍皓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