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阁参观者 高国耀

发布时间:2018/11/24 09:48:09   点击:  

11月21日 星期三 晴

1948-2018,七十年光阴荏苒,几代人轮回更替。

昔闻历城水,今登解放阁。江山依旧在,古迹残照中。许谭兴味今犹在,一片古城换新容。

我们的中马课实践小组从学校出发,搭乘36路公交车前往解放阁参观。甫一下车,只见城楼高耸,红星穷目。游人往往而是,络绎不绝,这便是解放阁了。解放阁下,花团锦簇。阁南为黑虎泉,北为宽厚里,欣然往来者,慕名游玩者,时有穿行。唯登阁楼而远眺者,神情肃穆。

参观时我们始终保持一致,从一楼开始,向上参观。展厅从低到高时间由远及近,列叙济南战役以及济南解放后情景。一楼大厅,进门便是英雄群像,周围陈列着历史文物。斑驳掉漆的冲锋号,锈迹斑斑的骑步枪,虽有崭新的玻璃展柜,彩绘的飞檐屋山,往来的闲适行人,仍有肃杀之气,透过照片和文物,直逼人眼。在如此艰苦的条件下,先辈们如何打下这坚城固垒?

我想,这答案应该从土地改革后老百姓一张张的笑脸上找,从地主们对佃户的打骂剥削里找,从国民党内部山头林立腐化败落里找。一个个舍生忘死的战士,正是人民群众对太太平平活下去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渴望的最好见证。《六韬·三略》中论述到,同天下之利者则得天下,擅天下之利者则失天下。百姓想吃饱饭都难的情况下,谁又愿意去保卫一个别家的政权?能直起腰杆吃饱饭,能识字读书民主,这样的政权连饥荒都习惯了的老百姓又如何不去为之奉献奋斗?毕竟,这样的政权,代表了广大人民最根本的利益。

山东莱阳的唐和恩,随军转战山东、河南、江苏、安徽4省,行程4000多公里,先后参与了济南战役、徐东战役和淮海战役支前工作。他和队员们为完成部队粮食、弹药等物资的运送任务,战胜种种艰难险阻,千方百计节省粮食,自己吃红高粱、红萝卜、红辣椒,省下小米、白面给子弟兵。我军担任济南内城东南角主攻的“常胜连”9纵73团三营七连,在战前写好了“打进济南府 活捉王耀武”的红旗,一路再三冲锋,将红旗插到了济南城的最高点——气象台。

参观后,我们来带了解放阁城楼正前方,合影留念。正楼后有烈士纪念碑,解放阁的东墙上是3764位烈士的名字。一路看过去,一路惊叹。一寸山河一寸血,一步人间一牺牲。今日之和平,何其来之不易;今日泉城之安详,又是何其宝贵!

寒风里,回望历史的痕迹,犹有温度;楼阁上,眺望未来的方向,定有辉光。


【作者:2016级本科生 高国耀 来自单位:基础医学院 责编:王文卓 鲍皓楠 张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