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8/11/26 10:28:47
今天,翘首期盼的“经典十课”终于来到了青岛校区,让青岛校区的学子们在享受强劲海风的同时,还能感受经典文化的和风。“经典十课”是文学生活馆为117周年山大校庆推出的活动,《<大学>的当代意义》作为其中的一课正当其义。
说来惭愧,我身为中国人,却没有深入地学习过国学经典,尤其对《四书》之首的《大学》不甚了解,就连经常见到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也不知出自于此。《大学》真正走进我的视线是在大学本科,当时我查阅了资料,才大略懂了这《大学》开篇之句所要表达的意思。三年后,我有幸坐在山东大学的课堂里,聆听孔子后裔孔新峰教授讲儒学经典。从《古今政治家及其经国术》到《中西方政治思想史》再到《四书章句集注》精读课,孔教授多次讲《大学》,我每一次聆听都有新的收获。
孔教授首先从两首童谣说起,讲述了现代大学(University)与《大学》以及中国古典“大学”之间的联系,进而阐述了“大人之学”如何形塑了中国政治文化内圣外王的理想人格。不到2000字的《大学》,不仅是古人立世的原则,鞭策他们不断提高道德修养,拔擢思想境界,而且还蕴含着深刻的现代政治的义理等待后人挖掘。孔教授从人性论、修身术、群己观、国家学四个角度谈了《大学》的当代意义。最后,孔老师号召:“今日吾人当挺立民族主体精神,不做佛系、宅族,不做或精致或粗糙的利己主义者,亦不做人云亦云、缺失个性的应声虫,而是要活出义务与权利兼备、具有独立人格与自由精神的中国人气象!”
这次讲座的听众来自不同的学校和专业,没有人中途离开,想必他们都为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和孔老师的中肯阐发所折服吧!我最深刻的感受是:作为一个政治学理论专业的研究生,要树立文化自信,深入挖掘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论资源;作为一个独立个体,要锤炼道德品质,践行“格致诚正”的修身之道;作为一个现代公民,要树立远大格局,涵养“修齐治平”的家国胸怀。
【作者:硕士研究生 郭畅 来自单位:政管学院 责编:李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