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8/12/06 09:48:33
点击:
济南,以泉水而闻名天下,是“龙山文化”的发祥地。在尊师重教备受推崇的齐鲁大地上,有一所高校,始终秉承“为天下储人才,为国家图富强”的办学宗旨,为国家培养出一代代优秀的人才,这就是——山东大学。四年前,我从这里毕业,感谢老师们教给了我科学的思维方式、丰富的科研技能、先进的科学思想。而今,我又回到这里,参加山东省省属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培训,这次,我专程为教学而来。在培训期间,我学习了很多先进的教育思想、教学方法、教学理念、教学手段,像是享受了一顿教育教学的饕餮大餐。下面我以自己的教学工作为视角,结合本次学习培训,总结一下自己的心得体会。
本次培训期间,工业4.0、“新工科”和“一带一路”建设等国家发展战略经常提及,“世界范围内新一轮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以及席卷全球的新经济的蓬勃发展对工程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新工科建设的提出正是对这一挑战作出的积极回应。学科人才的队伍建设、面向未来的中国新工科建设学科领域的学术研究和学科专业的人才培养”。“主动布局、设置和建设服务国家战略、满足产业需求、面向未来发展的工程学科与专业,培养造就一批具有创新创业能力、跨界整合能力、高素质的各类交叉复合型卓越工程科技人才”。
通过此次培训,我也深刻体会到新工科发展的必然性。高校是培养人才的“根据地”,每一位一线老师都是培养人才的“排头兵”,在新形势下,高校教师应该根据人才需求,转变教育观念,调整培养方案,改善教学方法,为培养满足“新工科”发展的“交叉复合型卓越工程科技人才”而努力。
高校肩负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三大使命,然而,重科研轻教学的现象在全国各大高校可谓司空见惯,甚至有着“科研是自留地,教学是公家田”的说法,这也许与职称晋升、评价机制和社会环境有关。近期,从国家层面提出了重视高校教学的一系列举措。例如,2018年9月10日,全国教育大会召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了本科教学问题。14部委发文制定新时代高教40条,“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提出了“四个回归”、“三个不合格”、“八个首先”,双一流建设也提出要强化人才培养的核心地位和一流本科教育的基础地位。高教司吴岩司长提出了建设全国金课的要求,提出金课的两性一度标准。这一系列的举措,为高校教育教学工作提出了明确的方向,最大力度推动教育教学的发展。由此可见,高校教育教学的春天已经来临,我认为高校教师应该做好准备,提高自己的社会责任感,敢于担当,开展更加有价值的教学和教育工作,以更加积极和热情的心态投入到高校教育教学中。
本次培训中,我学习了许多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例如:混合式教学、创新能力的培养、BOPPPS设计和演练、教学反馈、MOOC与课堂教学建设与实践、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信息化教学、教学成果评量、教师角色的认知、以OBE理念推进工科课程改革。通过对上述理论的学习,我深刻体会到教师角色认知、教学模式改革和教学手段更新的重要性。作为一名教师,应该成为一名指导者、组织者、帮助者和促进者。以学生学习为中心,以齐克林发展向量、佩里认知理论、学习环境理论、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学和泰勒课程理论等为参考,通过合理的教学模式,采用合适的教学手段组织课堂,使学生参与课堂,体现以学生学习为中心,注重学生知识、情感和技能方面的培养目标。
随着科技的进步,教学方法和手段呈现多样化,再也不是板书+PPT一统天下的时代。作为一名高校教师,面对新工科发展提出的新要求,我们责无旁贷。我认为应该与时俱进,适应社会的发展趋势,及时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丰富教学方法和手段,及时充电,完善自我,以学生为中心,以产出为导向,用心讲好每一节课。
从报道第一天领到培训资料的那一刻起,我就感觉此次培训并非纸上谈兵,而是实弹演习。通过此次培训,我不仅学到了先进的理论知识,而且进行了大量的实践练习。培训过程中,完成了课程大纲的修改、教案的书写、BOPPPS微格教学演练、教学话剧的排练、参观了山东大学工程训练中心、完成了教研项目的拟写等训练。实话实说,这个过程有点煎熬,但是的确对我自身教学能力的提升起到重要作用。通过这一系列的训练,我能够按照BOPPPS组织教学;能够规范书写课程大纲和教案;能够完成教研项目的书写;能够增强自己的信心。当然,教学能力和水平的提升还需要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进一步的锻炼,但是,我认为不虚此行,这是一个新的开始,掌握了这个有效的教学模式,再加以实践,自己的教学能力一定能上一个大台阶。
作为一门青年教师,教研和教改项目一直以来是我从未触及的领域,此次培训填补了我对这一领域认识的空白。通过培训,我系统学习了高校教研活动中的选题与课题设计;教学研究的理论和方法;教改论文的书写方法;拟申报了一次教研项目。通过理论和实践,我对教研和教改项目有了一定的认识和理解。从此,面对教研和教改类项目和研究论文的书写,我不再是不知所措。此外,我也深深体会到,教师除了上好课之外,进行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也是主要任务。新形势下,只有通过教学研究,发现社会发展与高校教育之间的矛盾,提出解决教学改革的具体措施,才能够为教育教学的发展助力,才能为新工科和“一带一路”的发展与建设提供优秀人才。
“为天下储人才,为国家图富强”是山东大学的办学宗旨,这里面体现出国家层面的办学意志。通过培训,这句话我想到了一门课的“课程思政”。一门课能够让学生学会哪些知识、掌握哪些技能、培养哪些情感,是每一位教师应该考虑的。然而,考虑这些问题时应该有大格局和高层次,因此,我给我的个人体会取名为“与时俱进促教改,凝心聚力谋发展”。十天时间,匆忙而充实,学到了知识,结识了朋友。在这里,我想感谢所有带来精彩报告的专家们、山东大学兴隆山校区工程训练中心的老师们,山东大学本科生院教学促进与教师发展中心的老师们,感谢您的精彩报告、悉心指导和周到的组织。同时,也感谢同组的老师,感谢您的帮助与宽容。
【作者:学员 王新震 来自单位:山东科技大学 责编:马文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