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海革命老区纪念园参观者 史钊

发布时间:2018/12/08 09:14:56   点击:  

12月8日 星期六 晴

初冬时节,空气中荡涤着丝丝寒气,在这阳光明媚的日子里,在学院老师们的带领下我们开启了红色学习之旅,这次出行学习的地方位于滨州市滨城区的渤海革命老区纪念园,作为一名滨州人,踏上这条路也倍感亲切,回家的喜悦也一直荡漾在心头。

经过两个多小时的车程,我们到达了渤海革命老区纪念园,虽然气温有些低,但一进展览馆我们就感受到这里洋溢着热情与温暖,一进门“渤海魂”的巨型群雕一下子就把我们拉入到那个军民浴血奋战同心杀敌的历史氛围,“不屈不挠艰苦奋斗顾全大局无私奉献”十六字的“老渤海”精神也格外醒目。在讲解员的介绍下我们得知:渤海区是中国共产党建立基层组织并开展革命活动较早的地区之一,是抗日战争时期山东最大的平原抗日根据地和解放战争时期整个华东战场的重要后方基地。革命战争年代,渤海区先后有82万民工车轮滚滚大支前,近20万优秀子弟参军入伍,走出了四十三军、二十八军、三十三军、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二师等英雄部队;6000名干部随军南下,建立巩固新政权。

看着纪念馆的陈列,从小耳熟能详的事迹也再次重现,听着讲解员生动的讲解马耀南、马晓云、马天民一家三个同胞兄弟为了抗日战争都献出了年轻生命的故事,“一马三司令,得了抗日病;一心打鬼子,专救老百姓”熟悉的民谣也在耳边回荡,纪念馆里也生动的再现了马耀南司令员当年激烈斗争的刘家井战役场景,看着眼前那悲壮的战争场面,心里倍感沉重。1950年5月,虽然渤海区奉命撤销,但是“老渤海”精神却代代相传,激励着我们后人志矢不渝、接续奋斗。

参观完渤海革命老区纪念馆,一路上我们细细交流着硝烟弥漫岁月里的种种艰辛与困难。怀着激动而又忐忑的心我们又来到了烈士英名录碑廊,碑廊双面镌刻着55308名渤海籍为国捐躯革命烈士的英名,且附有烈士籍贯、性别、出生年月、牺牲时职务、牺牲时间及牺牲地点。当我们走到邹平县烈士的碑廊前一眼就看到了老爷爷的名字,看着碑廊上熟悉的名字和事迹激动的心情难以平静,心底那份自豪感也顿时油然而生,这时我也想起奶奶经常讲的关于老爷爷的革命故事,夕阳西下年迈的奶奶把家门口那块“光荣家庭”牌匾擦拭的一尘不染的场景也在脑海浮现,我知道,上面细细的纹路是奶奶延绵无尽却默默无语的过往。

走在回来的路上看到生机勃勃的工业园区和川流不息的车辆,我想今天的美好幸福生活正是革命先辈们用鲜血换来的,在战火纷飞的年代里他们用生命和先驱建立和保卫新中国,在前进的征程上作为新时代青年的我们也感觉肩上的担子沉甸甸的。也就在这周,经党支部大会讨论通过我成为了一名正式的中共党员,在入党一周年之际,这次参观学习收获颇丰,意义非凡。这次红色之旅,不仅是一次精神洗礼,也让我更了解家乡的历史和文化,同时也明确了自己努力的方向。


【作者:2018级硕士研究生 来自单位:医药卫生管理学院 责编:鲍皓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