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舍纪念馆志愿者 丁琦欣

发布时间:2018/12/09 09:10:45   点击:  

12月9日 星期日 晴

夺命闹铃声如利刃般划开漆黑的夜,催促着流连于美梦与被窝的我开始新的一天。睡眼朦胧间,我冲出了寂静的宿舍楼,一头扎进了那独属兴隆山清晨六点的凛冽寒风之中。校园里的路灯散发着柔暖的光晕,身后连绵的山峰尚在酣睡,而我却似乎在呼出的氤氲雾气中,瞥见了一丝大明湖的倩丽以及掩映着绿荫丛中老舍雕像的肃穆。今天我们要去座落于大明湖西桥畔的老舍纪念馆做志愿服务。

乘坐着“出山专列”k52公交车,我们顺利抵达大明湖。走出k52的温暖怀抱,脚底升腾的阵阵寒气清醒着我每一根充斥着困意的神经。穿梭于多条交错的幽径之后,一座小巧别致的二进院落携着一身质朴雅韵,安静地出现在了我们面前。不由得,我放轻了脚步,径直走向门前那座庄严的老舍先生雕像,崇敬之情油然而生。跨进院落,工作人员给我们分发了志愿者绶带并分配了任务,一天的工作就开始了。

上午的工作是打扫院落并擦拭三个展室的橱窗门框。我拿起苕帚和簸箕从内院开始扫起。青砖铺就的地面上零零散散躺着枯黄的枫叶,“秃顶”的树叉从院落的屋檐上探出脑袋来,似乎也想瞧一瞧老舍先生与济南城的故事。苕帚与地面的摩挲声伴着清脆悦耳的虫鸣鸟语,给偏居一隅的小小纪念馆注入了一丝生气。片片枯叶被我清理进塑料袋,使这座静谧的小院又多了一份整洁有序。握苕帚的手被寒气亲吻得通红,额头却因为劳动而沁出汗丝,使我不再那般寒冷。等大家将整个院落清理干净,冬日的暖阳已悄悄爬上了屋顶,俯视着这一个多小时的劳动成果,满意地将暖意作为最好的回报,轻柔撒向我们冰冷的脸颊。我抬头眯眼望向那个悬挂在屋檐之上、放光发热的“天然小火炉”,突然明白了老舍笔下的那个晌晴的冬天。或许老舍正是在这样一个劳动之后的上午写下了这段温暖的文字。

下午的纪念馆因为游客的增加而热闹了起来,他们似乎都被《济南的冬天》所打动,前来拜访老舍先生。人们总是静悄悄地来,驻足在某个展柜前迟迟不肯离去;或是带着摄影设备,想要在这方小天地里留下永久的回忆。当我们第一次被询问有关老舍先生的故事时,我搜肠刮肚,企图从提前了解的纪念馆解说词和作为工科生仅存的文学知识里拼凑出一个满意的答案。在为游客们提供信息的同时,我对老舍先生的认识更加深入,原来老舍与济南还有着那样独特的情感。下午的时光轻易溜走,那段明丽的历史和院外明丽的大明湖让我的生活多了一丝色彩。这次的志愿服务,不仅仅提升了我的处事能力,更让一个习惯简单粗暴解决问题的的工科生多了一点人文素养。我的世界里不再只有一成不变的兴隆山和令我头秃的高数和线代,还有一个鸟语花香的文学天地,那里住着老舍,和他所钟爱的济南老城。

再次返回到兴隆山时,寒风似乎不再那样凛冽,远山似乎不再那样单调。我心中那片小小世界没有因为夜幕的降临而黯然失色。相反,内心深处的小太阳愈发明亮滚热,令我期待着下一次丰富自己的志服活动!


【作者:2018级本科生 丁琦欣 来自单位:电气学院 责编:李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