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院本科生 展苏怡

发布时间:2018/12/12 21:16:22   点击:  

12月13日 星期三 晴

近日,应毛概课开展实践活动的要求,我观看了一部由刘伟强导演、众多小鲜肉主演的《建军大业》,一饱眼福的同时内心也深受触动。

这部电影以维护工人运动开场,却以血腥为引,那是一幕幕丧心病狂的画面:四一二政变中,反动派用刀枪直指手无寸铁的百姓,残杀工人,迫害共产党人,满城皆在血泊中,哭声、雨声、嚎叫声交织在一起,让人心痛。对于无辜受难的人民及家庭来说,那是生命与幸福的彻头彻尾的终结。中国乌云笼罩,在大雨滂沱中,第一次国共合作走向了终结。

随后,李大钊成了冤魂,其族人亦被活埋……此刻的中国共产党仍处于以陈独秀为首的右倾投降主义者的领导下,毛泽东一声“不能投降”换来的是被驱逐而出……一片混乱中,中国共产党在慢慢走向低谷。

作为“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有志青年,周恩来见证了四一二政变的残酷,并不忍中国共产党、中华民族就此覆灭。他与毛泽东达成共识:周寻找军队,毛发动农民。随着叶挺、贺龙、朱德的先后加入,南昌起义一触即发。缜密地安排,细致地部署,所有人都在等待着开战的三声枪响。这一夜,南昌城注定是不安静的,也注定是不平凡的。炮火声没有一刻停歇,最终,战争以攻克德胜门占领藩台衙门结束。这座城终于恢复了往日的平静,只是明天的地平线上升起的将是不一样的太阳。明天是举旗狂欢,是胜利的呐喊,是南昌起义的胜利,是伟大的共产主义的胜利。

南昌是起点,然而,它也仅仅是起点,一切才刚刚开始。以钱大均为典型的国民党军队的围剿使人民军队付出了惨痛的代价,每一天都有人牺牲流血,但每一天党又因新生命的加入而重焕生机。所有人都想成为中华民族的勇士,即使冒着牺牲的风险,也要为祖国、为党献出最后一滴鲜血。

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随着朱毛会师,中华民族仿佛又见到了新的希望。星星之火,可以燎原。革命的种子如雨后春笋般喷薄而出,工农武装割据的新篇章将从井冈山开始书写。

观影结束,我沉思了许久,许是震撼,抑或是心痛。每一幅鲜血淋漓的场景都深深地触碰到了我柔软的内心,每一声呐喊与哀嚎都在我耳边不停地回响……多么悲惨的一段历史,多么不幸的一群人民。青春如歌,热血如诗。也许他们的生命如流星一般短暂,但划过长空那一瞬的灿烂必定会长留于心,成为永恒。

21世纪的青年,饱享和平的硕果,见过平静的河山。但我们不应忘记,这一切源于那个时代的仁人志士用血肉之躯筑就的铜墙铁壁……但愿朝阳常照我土,莫忘烈士鲜血满地。我们是国家的希望,是民族的未来,铭记历史方能书写未来。

习近平总书记曾言:“当代中国青年要在感悟时代、紧跟时代中珍惜韶华,自觉按照党和人民的要求锤炼自己、提高自己,做到志存高远、德才并重、情理兼修、勇于开拓,在火热的青春中放飞人生梦想,在拼搏的青春中成就事业华章。”字字句句,饱含深意。也许,对于我们来说,“不忘初心,不惧未来,砥砺奋进,铿锵前行”便是对那段光辉岁月最好的回应了。


【作者:本科生 展苏怡 来自单位:经济学院 责编:王文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