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8/12/30 08:18:25
点击:
2018年12月26日,在毛主席诞辰125周年的特殊纪念日我们第二期机关作风建设研修班学员一行在机关党委副书记刘华的带领下来到四川绵阳科学城。虽然已经离开了绵阳,但在绵阳进行现场教学的一幕幕情景还不时的萦绕在脑海中。
怀着对毛主席等领导人和在艰苦岁月奋斗在科研一线功勋们的崇敬之情到达我们现场学习的第一站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参观并听取了原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流体物理研究所常务副所长、科技委主任,86岁的陈俊祥老先生讲述他们从青海基地到梓潼两弹城再到绵阳科学城的峥嵘岁月。之后我们在中物院人事教育部规划教育处李秋灵副处长陪同下参观了科学技术馆、两弹城。
1964年10月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试验爆炸成功,1967年6月17日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来参观学习之前,只知道“两弹一星”是高精尖端的技术,是国家军事实力强大的体现。而通过参观和与老专家、校友的交流才清楚了解到我国研发原子弹、氢弹的动因,过程以及振奋人心的系列成果,这些壮我国威、震惊世界的科研成果是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国家和人民经历最艰苦岁月的情况下取得,当时试验仪器设备非常落后,科研人员为了试验一个数据就用了一年的时间。研制者们心有大我、至诚报国、淡泊名利、无私奉献,自觉把个人利益与国家命运、个人志向与民族复兴紧紧联系起来,把爱国之情、报国之志融入到祖国建设的伟大事业中。他们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默默无闻的奉献着他们的人生。
爱国奉献、艰苦奋斗、协同攻关、求实创新、永攀高峰的两弹精神激励着几代科研人员。这种精神是他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和科学精神的体现,是值得每个中国人学习的宝贵精神财富。
第二站我们来到中国航发四川燃气涡轮研究院参观,并与该院机关党总支、纪检监察部、党群工作部、人力资源部等部门就作风建设、党建工作等问题进行了交流。其中有几点使我印象深刻。
一是重视文化建设,将文化传承做为作风建设的前提基础。每位科研人员都要了解、认同中国航发以及涡轮院企业文化。通过体系化、系统化的文化建设,以党建“铸心”工程为平台,深入实施“五心”子工程,创新开展富有特色的企业文化活动服务广大职工,让大家更有成就感和获得感,将建院以来的军工文化传统内化于心。
二是涡轮院党委提出了“说了算、定了干、马上办”的工作作风,高层领导定基调,中层和相关部门倒推节点,多部门、多专业、多领域协同合作,做到无缝衔接,高效率、高质量完成设计、加工以及各项科研试验等工作。特别是多部门协同做到无缝连接,流程优化方面也正是我校机关建设中正在探索并已经取得一定成效的重要方面。
三是研究院对于青年员工的培养机制非常健全。从针对刚入职员工开展“青苗计划”,到培养独挑大梁的科研技术骨干的“木林计划”,再到培养行业翘楚的“参天计划”。这套培养机制既能使研究院对员工的专业、技术等做到全面掌握,也通过量身培养机制使员工得到迅速成长,为我国自主研制航空发动机培养更多的优秀科技人员。
第三站北川老县城地震遗址和5•12汶川大地震纪念馆。遗址内庄严肃穆,处处散落着废墟,倒塌的废墟上竖起的纪念遇难亲人的石碑,同时羌族文化的标记处处可见。纪念馆真实记录了2008年5月12日到2011年9月30日期间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的伟大历程,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基层党组织带领群众开展自救互救,同时军兵、医务人员、新闻工作者、科技工作者、工程建设者和志愿者等从四面八方奔赴灾区,开展紧急大救援,争分夺秒抢救生命,恢复电力、交通、通讯,竭力抢救伤员,创造了一个个生命奇迹,充分展示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强大力量,大力彰显了社会主义制度的无比优越性,弘扬了中华民族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难、以人为本、尊重科学的伟大精神,坚定了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凝聚力量,攻坚克难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
这次现场学习体会深刻,无论从国家层面还是企事业单位层面,还是到我们学校的改革发展,都需要每个人在本职工作岗位上的不断发扬创新精神、团结协作精神、爱国爱校牺牲奉献精神以及精益求精、锐意进取的精神,这些是我们做好各项工作的重要保障,并且要结合实际将这些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作者:杨海燕 来自单位:博物馆 责编:鲍皓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