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8/12/29 08:27:45
点击:
一直以来,虽然所学专业是科学社会主义,但是却对科学社会主义缺乏真正的了解。虽然也曾上过科学社会主义原理、社会主义学说与运动史等课程,但是并未直接接触原著,更多的是通过老师的讲述来“总结式”的获取知识。虽然站在前人的肩膀上会看得更远,教材的编写者的水平比自己高很多,概括的也更加全面、系统、详实,但是总觉得缺了些什么,总觉得自己没有“底气”。这学期开设的文献选读课,在上之前便早有所耳闻,因此一方面充满好奇与期待,另一方面也担心自己能否真正的读好经典。
在科学社会主义名著选读的课上,我们从马克思、恩格斯的《共产党宣言》开篇,沿着历史的脉络逐渐深入,在老师的带领下渐渐阅读《哥达纲领批判》、《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法德农民问题》、《卡.马克思<1848至1850年的法兰西阶级斗争>一书导言》等著作,随后又阅读了列宁的《论粮食税》、“列宁的政治遗嘱系列”等文献。在读文献的过程中可谓充满了挑战,虽然据恩格斯自己说这些文章是给当时文化水平低下的工人看的科普性文章,但对我们来说却好似天书一般,往往需要阅读两三遍才能领会大致意思,然后再查阅大量资料,了解当时的写作背景和写作意图,最后再补充阅读一些其他学者对此的解读,从而形成自己的认识和阐发。
读文献不是一个容易的差事,不光是难理解,还难表达。由于专业实行小班制,人数比较少,所以虽然是本科,但是却有跟研究生一样的“待遇”。每堂课上都由同学们自己进行讲述,每个人都需要结合文献,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解读,或是文章梳理,或是分析写作方法,或是结合现实进行阐发,这就“强迫”我们课下一定要充分的阅读文献,并要有自己的观点,不能人云亦云。随后会进行讨论,可以表达你对此的不同观点或者补充说明,而老师则会在最后根据同学们的发言内容进行点评和总结,深化我们对于某一问题的认识,让我们对于文献具有历史的高度和宏观的把握。
这一学期即将结束了,随手翻开这一学期的读书笔记和课堂记录,从最开始只懂得摘抄,到后来慢慢的在老师们的指导下能够表达出自己的想法和观点,看到自己有所收获是十分开心的。但学无止境,学习的越多就越会发现自己的知识是单薄而片面的,需要不断努力坚持学习。读经典读文献虽然充满了挑战,但是对我们来说收获是更大的,能够直接和几百年前的伟人对话,向他们“取经”,岂不快哉?
【作者:2016级本科生 来自单位:政管学院 责编:鲍皓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