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8/12/30 09:09:18
点击:
我们第二期机关作风研修班部分学员,有幸在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成立六十周年之际,带着对一代代爱国奉献、艰苦奋斗、协同攻关、求实创新、永攀高峰的科学家们的无比崇敬之情,走进它,了解它,近距离感受和领会“两弹精神”。
整个参观学习过程给我的最大感受就是震撼和骄傲。当时,面对以美国为首的西方敌对势力的核威慑和苏联专家的撤离,以邓稼先为代表的一大批中青年科学家克服异常困难,在党中央的坚定支持下,自力更生、敢为人先、无私奉献。1964年10月16日成功爆炸了第一原子弹,1967年6月17日凌晨,第一颗氢弹又在罗布泊试验靶场上空爆炸成功,成功实现了导弹、氢弹与原子弹的结合,标志着中国核武器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段。
从原子弹到氢弹,美国用了七年多,苏联用了四年,法国用了八年多,中国只用了2年8个月。原子弹、氢弹的爆炸成功标志着我国核科技进入了世界先进国家的行列,它大大加强了我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防力量,也显示了中华民族的创造能力,在国内外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同时,它打破了超级大国的核讹诈和核垄断,奠定了我国在国际事务中的重要地位,振奋了国威、军威,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志气,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
这一切成绩的取得,是在我们现在难以想象的艰苦条件下取得的,这也让我体会到了为什么原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流体物理研究所常务副所长、科技委主任,“两弹一星”精神宣讲团成员86岁的陈俊祥老先生给我们作分享报告时,时常饱含热泪。就像他代表他们那一代人,献给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建院60周年的诗——《奉献之歌》一样,深刻流露出陈老以及所有科技工作者那种誓为祖国事业奋斗终身的豪情壮志,在此与大家共勉:
辽阔美丽的草原啊,我把青春献给您!去奔放,去搏击;
消融昆仑千尺雪,装点红霞百重衣,破天荒,有我中华儿女。
茂密深邃的大山啊,我把儿孙献给您!去开拓,去寻觅;
雄关漫道真如铁,化剑为犁从头起,屯兵甲神州山河更壮丽。
奔腾咆哮的涪江啊,我把终生献给您!去征服,去博弈;
科技强国显身手,老马识途志千里,笑看那龙腾海天虎添翼。
现在的我们是幸运的,我们生活在一个幸福的时代,生活在一个日新月异,人民安居乐业的国家。但我们清楚地看到,关键核心技术是国之重器,而且核心技术靠化缘是要不来的,只有自力更生,把科技发展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才能不被别人牵着鼻子走,才能真正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为青年一代,我们应继续发扬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者的传统,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弘扬永不褪色的“两弹精神”,以此指引我们的工作和事业,为实现“中国梦”“山大梦”不懈奋斗。
“两弹精神”一次次感动着每一位学员。我们在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同时,党性修养得到了锤炼和提升,也更加坚定了理想信念。我们一定会铭记历史,不忘初心,弘扬“两弹精神”,立足本职工作,以师生为中心,为“双一流”建设贡献力量。
【作者:工作人员 王冬明 来自单位:组织部 责编:李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