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9/01/19 08:35:21
点击:
考试周终于结束,拎上行李,整理好心情,我告别济南来到北京。其实,小学时我来过北京,那时的我拉着妈妈的手,胆怯又新奇地窥视着帝都的气派与风格,在我那时孩子气的眼中,只有烤鸭与冰糖葫芦不可辜负。
今天我又踏上了这篇土地,两个小时的高铁车程似乎很短暂,反而是北京地铁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错综复杂的线路让人眼花缭乱,当我还想找现金购票机时,才发现北京地铁用手机刷卡乘地铁,没有售票机!过了安检,进了站,我终于找到电梯上了4号线。来到北京大学东门站,我立刻被北大的气派折服。这所最高学府洗尽铅华,几层高的号院有着山大的老建筑神韵,却颜色各异,白墙黛瓦红砖,给人无尽的视觉享受。我站在化学楼前,对面就是物理楼,都铭刻着北大圆形的校徽,我几番向踏进我梦想中的最高学府,却始终没有勇气。只能在门卫的目光下朝里久久眺望,带着朝圣者的小心翼翼和战战兢兢。
北京的天像济南一样干燥,雪精灵的裙裾很久没有擦过这片土地。还好,我在老舍先生的作品里,读到的也是干燥的北京。书里的北京有京味、有京话、有茶馆、有沙尘、有战乱、有人力车;也有种满花的小院落、有绿豆糕、有大卷饼、有城南胡同……今天我来到北京,也看到了北京的历史的、传统的一面。只见街上还保留着许多电话亭,勾起了我中学时代,用它们给爸妈打电话的回忆。在紧张的课业中,橙黄色的公共电话承载了沉甸甸的家乡情。书中的修剪刀、卖糖人儿的吆喝已经随着我们长大慢慢消失,但古老的三层小楼和中关村的科技摩天大厦“比邻而居”,也是一番风景。
最后我驱车来到香山脚下,冬季的香山自然已经褪去了秋季的红衣,但也因此少了熙熙攘攘。独自在萧瑟的山景中踱着,也不失古人“负手行吟”的悠然。晚安,北京。明天,再见。
【作者:2016级本科生 赵皓若 来自单位:外语学院 责编:鲍皓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