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医院实习生 刘娅星

发布时间:2019/03/10 09:26:47   点击:  

3月10日 星期日 晴

春天悄无声息地来了,离毕业的那天又近了一点。开始专题实习的生活已有三周了,每天的生活便是从宿舍到科室,从科室到图书馆。生活很简单,但是收获知识的时光总是那么充实和快乐。

大四在齐鲁医院实习期间,我遇到了各种各样的病人,有与癌症勇敢抗争的退休军人,有大好年华不幸遭遇工地事故不得不双下肢截肢的年轻人,有一连几个月卧床打针的保胎妇女,有与家人闹矛盾冲动服毒的老奶奶,有老伴住院来伺候辛苦倒下的老爷爷,也有住在保温箱里柔软的早产儿。在医院,我总是能感叹生命是如此坚强,又是如此脆弱。看似很虚弱的病人,经过医生的有效治疗和护士的精心护理,总能开开心心地好转出院。上一秒和你开心谈笑的病人,下一秒可能就需要抢救。老师们常说,实习期间,我们便算半个社会人了,要学会如何与病人打交道,也要学会如何与医生和护士进行有效沟通,这一点我深以为然。

大三上儿科护理学时,有幸听朱老师讲过癫痫患儿的治疗与护理。进入专题实习后,看着癫痫患儿不同的表现,对于癫痫我又有了深刻的认识。我的专题实习带教老师盛老师时常鼓励我多看患儿的病程记录,多跟着大夫查房,多观察患儿和家属的表现,在此基础上勤思考、勤动手。目前癫痫主要的治疗方式是药物治疗,遵医嘱按疗程按剂量规律用药,定期复查血药浓度和肝功、肾功,监测患儿体重,一般每三个月带患儿复查一次请大夫调整用药。我观察到,患儿的服药依从性取决于家长的服药依从性。患儿年龄小,一来没有生病了需要定时定量服药的概念,二来给药方式(片剂、静脉点滴)也不能引起患儿服药的兴趣,这时家长起了很大的监督辅助作用。然而,对于疾病的认知程度不同,家长的知识水平不同,也限制了家长的服药依从性。

课上老师曾给我们讲过这样一个例子:一个做生酮饮食治疗的癫痫患儿来复查,老师问小孩妈妈效果怎么样,小孩妈妈愁眉苦脸的说不好,又说有人给了她一个偏方,治好了好多小孩的抽风。老师问是什么偏方,小孩妈妈从背包里拿出来了四个铜钱,说用铜钱煮水喝就行。老师问她是不是以为生酮饮食是因为小孩缺“铜”,孩子妈妈回答道难道不是吗?老师听完之后心情复杂。

在科室里,我经常遇到一些妈妈询问这个偏方能不能用,那些中药能不能吃,觉得可笑又悲伤。我意识到,癫痫患儿的治疗是一个需要医患双方互信的艰难长期的过程,住院患儿在来医院之前或许已经服用了若干偏方,耽误治疗效果的同时,给患儿的身体或许造成了不可弥补的伤害,而那些没有入院治疗的患儿呢?是在病急乱投医地胡乱吃药,还是家长根本没有意识到癫痫的严重性?这些我都无从查知。

在没有接触临床工作之前,作为一名护理本科生,我对于护理的认识是浅薄而盲目的。进入了临床之后,它在我心目中的印象才渐渐完整起来。责任制护理模式要求我们不仅仅要关注患儿的身体健康,更要关注患儿和家长的心情和对于疾病的认识,是否遵医嘱用药了,对于疾病又有哪些错误的认识需要纠正。给每个走入歧途的家长多说一小句话,可能就是改变患儿一生的一大步。老师曾经讲的一句话很好,护理无小事,病人首为先。


【作者:2015级本科生 刘娅星 来自单位:护理学院 责编:吴梦雪 李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