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9/04/18 18:34:50
点击:
韩素音翻译竞赛开始,我怀着复杂的心情报了名。为什么说复杂呢?因为,上一届韩奖竞赛时,我还是一个大二学生,有着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勇气。当时,我参加的是英译汉项目。两个星期以后,我翻译出了稿件,但是上面布满了我画出的粗杠杠,它们都是我不会翻译的词或短语。还有很多部分根本不通顺,无法成句,充其量只不过是将原文照搬直译了而已。看到这篇失败的译文,我第一次认识到自己的英语水平还远远不足以胜任笔译工作。于是我忍痛将译文放在一边,到最后也没有勇气投稿。
经过一年的学习与积累,这一次我决心一雪前耻。文章的主题是美国的不平等,整篇文章有较多的经济学名词和管理学术语,另外一些重复的单词也给我带来很大的麻烦:熟悉的单词出现了多遍,应该如何翻译才能通顺又避免重复?比如evidence一词出现在文章多个地方,哪里应该译为迹象,哪里译为证据?再比如institution一词,到底是制度,还是机构的意思?“entire swaths of the population”中的“swath”该如何翻译?翻译这个词时很可能要改变原义了。在一次次翻找词典的过程中,我更好地理解了单词的多个意义,确实巩固了词汇基础。第二,英文原文的修饰语较多,中文翻译如何做到简洁明了?比如那句“This is consistent with evidence produced by psychologists showing that beliefs about inequality negatively affect people’s expectations of social mobility.”我翻译成“迹象表明,不公平的观念对人民对于社会流动性的期望有消极影响”。这样一来,翻译中就有太多“对于”,使句子冗长繁杂。
为了克服这些困难,我起码进行了十次修改,反复查字典,在综英课后、课间围着老师提问,将老师的翻译与自己的翻译对比,改进句式。写出初稿,用了两个星期,而修改稿件,却花费了我整整一个月。今天,我终于将稿件提交了上去,虽然仍然不完美,但我已经全力以赴,可以问心无愧。
朱生豪在翻译莎士比亚时写道:“一字一句未惬,往往苦思累日。”贾岛在撞上韩愈时还在推敲“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我在亲手翻译以后,才体会到翻译的不易,才明白炼字的困难。翻译对我来说,是不知其可而为之,我无法做到完美的翻译,只能让自己的翻译尽可能完善通顺。我明白自己的水平不足以获奖,但是在这样的翻译实践中,我的能力与词汇量都得到了提高,参赛与学习合二为一,何乐而不为?
【作者:2016级本科生 赵皓若 来自单位:外国语学院 责编:郝晗宇 张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