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啤酒博物馆参观者 赵皓若

发布时间:2019/04/27 08:30:46   点击:  

4月26日 星期五 晴

在青岛度过的一天中,最让我难忘的,就是在青岛啤酒博物馆的旅行经历。去博物馆之前,我只是将这个博物馆当成了普通的景点之一,没有抱太大的希望。但是当博物馆映入眼帘之时,我完全被惊艳了:这哪里是博物馆,明明就是一座古建筑,与沂水路的德国总督府、英国领事馆等古色古香的建筑完美地融为一体。只有博物馆屋顶几个庞大的啤酒罐暴露了它的身份。

刚进入博物馆,我就被它的历史感折服了。原来博物馆的第一份酵母配方来自德国,整个工厂被德国人当做德国士兵的酒厂,后来日本人入侵,工厂又被日本人占有,直到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人才真正收回青岛啤酒工厂,使青岛啤酒的商标回归中国。在德国人占领期间,发酵池、装箱器都粗糙原始,基本全靠人工操作,甚至防碎都只靠稻草堆实现。

走出历史展示区,我们深入了解了啤酒的制作过程。最打动我的是青岛啤酒的国际地位,公司的实际盈利地区为非洲,形象盈利地区扩张到了世界各地,美国、比利时、德国、荷兰、希腊……我们熟知的发达国家都已经成为青岛啤酒代表中国形象走出去的目的地。青岛啤酒已经打入世界五百强,与海尔一起成为中国的靓丽名片。作为注重形象构建的企业,青岛啤酒同时注重绿色环保,酒糟被用于制造猪饲料、生产沼气,甚至制药;而空酒瓶被回收用于再生产,或者环保创意产品设计,完美地实现了再利用。

最后,我们走进了生产区,亲眼目睹了高达十几米的发酵罐、冷却罐,长达几十米的传送带。偌大的车间里几乎没有工人,所有的贴标签、装箱、装罐、灌装都由机器完成,这都让我惊叹于科技的力量。

这次融合了娱乐、教育、科普、实践的参观之旅让我获益匪浅,更让我感受到了中国“走出去”带给我们的自豪与惊喜。


【作者:2016级本科生 赵皓若 来自单位:外语学院 责编:李孟楚 刘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