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9/05/01 08:00:00
点击:
今天,我同其他几名同学一起,参加了2019年外国语学院“外文节”中外文化知识竞赛的决赛,紧张激烈的答题过程,现在都历历在目。每次比赛对我来说都是一次成长,一次开阔眼界,一段难忘的记忆。我也想把这段记忆记录下来,在之后的日子慢慢回味。
之所以报名参加这个比赛,一方面是觉得这种比赛项目不光有趣,而且还可以在准备比赛和参与比赛的过程中增加更多知识,开阔眼界;另一方面是对自己平时的知识储备也很有自信。于是乎,在公众号上看到这个比赛的通知后就义无反顾的报名了。前几天的初赛采用笔试模式,试卷的题目是关于中外文化知识。坦白说,其中西班牙语部分占得比例并不多,而且仅有的那几道西班牙语国家题目也都是人尽皆知的,无法让我与其他选手拉开距离。不过自己还是顺利晋级了,心中很欣喜,毕竟有好几道题目是被我蒙对的。事后想来,那天想必是有锦鲤相伴。
这次决赛,采取抢答模式,两人一组,共同比赛。鉴于“组委会”设备有限,我们答题的模式就是生硬的站立抢答。由于缺乏“抢答经验”,仅有的几道我拿准的题都没有抢到,当然有几道冷门题是我也不知道答案。我旁边的一组一位同学可谓博闻强识,不仅回回都有抢到了作答机会,而且正确率高。反正杜甫的诗词,我是都还给高中语文老师了,应该向这位同学好好学习才是。
现在想想,当初就应该只对自己拿准的问题作答。当时脑子不太灵光,只知道抢机会了,结果我的好运好像在上次都用完了,这次蒙的都不准。其实我也答对了不少题,与此同时也很多错题,就这样连累了我的同伴,最后没有获得名次。这次比赛,使我深刻认识到了自己学习上的不足,尤其是自己在课外知识层面。我承认自己技不如人,很多外国百科知识掌握的不到位,对中国传统文化更是把握不足。
友谊第一,比赛第二。我真的很喜欢这种比赛的过程,是大家朝着一个方向奔跑,是大家朝着一个目标前进,尤其当你当是小组之一时,这种感觉会更好。
来世方长,时光未晚。在未来的日子,要成为一名外语人才,我还需更广泛地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和各国特色文化,增长学识,为自己的外语翻译增加更多丰厚底蕴。
【作者:2016级本科生 周志华 来自单位:外国语学院 责编:窦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