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性研究讲座参与者 薛敏

发布时间:2019/05/13 08:24:03   点击:  

5月13日 星期一 晴

经过昨晚的那阵大雨,清晨的校园湿润了许多,周围的植被也显得更加有精气神,早上的太阳依旧按时升起,忙碌的周一又要开始了。

我和同学还是很期待今天的课程,学院邀请了刘福琴教授主讲质性研究,这已经是第三次授课了。早上我依旧早早地去学院105占据视野最好的地方等待刘老师的出现。

刘老师有种魅力深深地吸引我,就是那种听不懂但是感觉讲得很对,现实研究中真的是那样的感觉。因为很少接触质性研究,仅仅了解这是一种访谈的方式,按照提纲获取患者对事件的看法和信念等。每次授课老师都会引出一些问题让我们思考,当然这些问题无关对错,只是让我们去探索这个过程。第一节课老师让我们在纸上写下实习/工作的世界观和价值观是什么?研究生期间对待科研的观点是什么?你生活中的世界观和价值观是什么?这三个问题让我思考了许久,我突然发现我已经好久没去想过我的世界观和价值观是什么了,更何况是面对实习和研究生学习时我的价值观。现在就像一只没有方向的风筝,随风飘扬,但上次课点醒了我,让我仔细地思考我对事情的观点。仔细想想这几个问题真的不是挂在嘴边说的努力看文献,在临床实习中寻找研究课题这么简单的回答,它就像一棵大树的根似的那么重要。今天刘老师为我讲解的是在质性研究中数据的收集方法,首先老师先让我们讨论上节课留下的“质性研究是否科学”这个问题,我们很多人都认为只想研究仅仅通过访谈得出的结果可能没有说服力,但是老师举例说,之前人们都认为地球是方的,后来发现地球是圆的,难道之前的发现在当时就不科学?一个出了故障的血压仪测出来的血压会是科学的吗等问题来帮助我们理清思路。

慢慢的对质性研究有点理解,发现正如刘老师上课讲的那样你选择的质性研究哲学和理论基础决定了你对事情的态度,而不仅仅是总结被研究的观点或者你的观点,以选择的范式来观察和理解相应的内容。今天讲的数据收集方法,刘老师列举了两个在采访中的技巧重复(iteration)和探索(probing),同时老师也拿她2018年发的文章与我们分享“Creating Emancipatory Dialogues AboutIdentity and Health by Modernizing Interviews”这是一篇提出新方法的质性研究文章,其中有一点是为什么问这个问题(你所罗列的提纲问题,例如年龄,性别这些我们认为的基本资料)。这是这次课的课后问题,刘老师会在这周五5月17日护理学院105进行讲解。同时,我也超级种草这门课程和这位集美貌智慧于一体的老师,欢迎感兴趣的同学来讨论。


【作者:2018级研究生 薛敏 来自单位:护理学院 责编:魏欣燕 李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