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9/05/13 09:20:51
点击:
在今天的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述课上,老师围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这个主题进行了全面的讲解,其中最吸引同学们注意力的是上课时播放的一段视频《“大国工匠2018年度人物”颁奖典礼》。同学们被这段颁奖典礼视频中匠人们执着追求、精益求精的精神深深感动了。
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官方提出要培养“工匠精神”,而颁奖典礼上的他们则身体力行地向我们诠释了什么是工匠精神,什么是大国工匠。

“要达到极致,才能确保万无一失!”《“大国工匠2018年度人物”颁奖典礼》中的他们都是在用智慧和毅力向极限的巅峰不断挑战。为火箭铸心,为民族筑梦的特种熔融焊接技师高凤林,实现了0.01秒内的精准控制,是我国焊接火箭发动机“心脏”的第一人,他将火箭核心零部件的生产合格率从29%提高到92%,使得2018年我国航天发射数量首次跃居世界第一;独创“一枪三焊”高铁转向架焊接新方法的李万君,突破世界难题,焊出世界高度,使得复兴号批量生产成为可能,因此复兴号成为了当今世界大规模运行的最快动车组;颠覆传统钻探技术的朱恒银通过定向钻探将作业时间从30多小时缩短到40分钟,解决了无数工作者的就业问题,为国家带来的经济效益高达数千亿……
如果抛开他们的巨大成就,他们的名片可能仅仅是“技师”、“焊工”或者“钻探工人”等等,是什么让他们脱颖而出,成为突破世界难题的大国工匠?相比起那些耀眼的荣誉称号,我们更应该看到他们俯身钻研的身影——高凤林通过端装满水以至可以观察到表面张力的水缸来联系对手的控制,并进行了上万次实验来确保准确无误;李万君历时两月艰难攻关,在实验中一次次调整变换焊接温度、角度和姿势;朱恒银43年来坚持在野外第一线作业,风餐露宿,不畏寒暑,曾有一次手术住院,刀口还未拆线就急忙出院,躺在车上和南京大学教授们一道赶到施工现场。

匠人易,匠心难。他们摸索的是0.01毫米的距离,需要的是排除杂念、日积月累的努力,相比起现在很多中高学历人才眼高手低、一味逐利和频繁跳槽的浮躁,他们日复一日做着重复的工作,心中所想只有使它达到完美。在他们身上,我体会到的工匠精神大概可以这样来概括:专注微小,心无杂念,直至极致。
就像老师向我们讲述的那样: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了“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这就要求我们青年学生在掌握知识技能的基础上学习大国工匠们精益求精的匠人精神,专注己事,不受身边浮躁之气的影响,像雕琢工艺品一般对待我们的学习和工作,身体力行地向身边人弘扬工匠精神,最终必能实现我们的人生价值!
今天的思政课十分活跃,课堂参与度极高,同学们对工匠精神和中国梦的实现都有了更为深入的理解!
【作者:2017级本科生 耿新梦 来自单位:(威海) 商学院 责编:魏欣燕 李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