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不达e”网络语言调研团成员 寻天琦

发布时间:2019/07/24 08:43:57   点击:  

7月24日 星期三 晴

空气中弥漫着炎热,济南的酷暑使得路上的行人都愈发稀少。在尚有凉风拂过的上午,我和山东大学“言不达e”社会实践团队的其他几名队员在队长王玉的带领下来到山东大学中心校区,开始一天的社会实践任务。

上午,我们的主要任务是发放调查问卷、收集数据,调查目标就是留校或返校参与暑期学校的本科生。几个小组分头行动,齐园餐厅、小树林、咖啡馆,以及道路上随机遇到的路人。虽然手中的问卷还有许多内容,最后一丝清凉也已被十点钟的烈阳吞噬,但我还是奋战在第一线,指导被调查者顺利完成问卷的填写,尽可能为团队后续的调研分析提供可靠的材料支撑。有位大二的同学对我们所做的关于网络言语社区的调查内容不太明白,我便引导他从日常社交软件的使用上着眼来填写问卷,使他不仅明白了我们的意图,还为我们提供了可供参考的数据;有的同学在填写时产生了不少新的想法和感触,对我们的调研提出了很多建设性意见,这些内容也都被认真地记录下来,以扩展进一步研究的思路。最终,在不懈努力和通力配合之下,我们总共收集了40余份填写完整、内容可靠的调查问卷,为之后工作的顺利开展打下了良好基础。

吃过午饭后,更深入、更具针对性的一对一访谈工作拉开了序幕。我们分头出发,前往提前同受访者商定好的地点进行采访。

在信息楼装潢精美、环境较为安静的一间休息室内,我见到了我的受访者——一位中国语言文学专业的大三学生。在几句寒暄和自我介绍之后,我便开始根据提前准备好的提纲对这名同学进行半结构式访谈。不得不说,受访者对于我准备的问题有很丰富的见解,这使我颇为惊讶而又兴奋,因为这会让此次访谈具有很鲜明的个体性参考价值。我准备录音并做好详实的记录,她也不厌其烦地对我的追问予以回答。

在问到“在日常交际中,您使用网络热词热句的目的是什么”时,受访者说虽然有些热词她可能刚开始无法接受,但在交际的过程中找不到更合适的替代词,于是就跟着大家一起用了。这对我们研究网络言语社区形成的动因和群体心理提供了非常重要的思路。是啊,我们在使用诸如“佛系青年”“硬核”以及“脱粉”这些网络流行语时,并不完全是为了赶时髦或者觉得好玩,而是这些用语能够更加贴切地表达我们自己。从侧面来看,这倒是促进了人们之间的沟通交流,特别体现在我们年轻人身上。

访谈中还涉及了这样一个问题,那就是“你是否遭受过网络不文明发言的攻击”。似乎是被勾起了回忆,在沉默了片刻之后,受访者向我讲述了她在初中时期的一些遭遇。我在这个过程中感受到了受访者的一些情绪波动,它使我认识到,这些网络上的不文明行为与攻击,会对一个人产生许多无法估计的影响。而当我们着眼当下,许多不文明的言论充斥在网络环境当中,有的甚至会对一个群体、一类组织的声誉造成破坏和不良影响。因此我十分希望,通过我们团队的调研实践,能够对网络言语社区的形成动因提供自己的一点思考,为更好地管理网络世界,营造健康的、向善的交流空间作出我们的一点贡献。这是应当做的一件事,更是必须做的一件事。

虽然一天的光景稍纵即逝,但紧锣密鼓的实践调研引发了我很多思考。归途的公交车摇摇晃晃,空调稍稍缓解了疲惫。回到休息的地方,我们进入了紧张高效的整理工作之中,将一天的收获转化为实在的成果。团队的实践活动渐近尾声,我们最终成文的调研报告也会发布于微信公众号和微博平台,一定会用这么多天的努力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作者:2017级本科生 寻天琦 来自单位:文学院 责编:张名轩 谢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