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宁夏隆德县挂职锻炼者 赵连杰

发布时间:2019/07/20 09:53:22   点击:  

7月20日 星期六 晴

雨还在不紧不慢地下着。一般情况下,入夜之后的乡政府驻地便陷入长久的静寂之中,偶尔会有几声野鸽子的咕咕声打破黑夜的静谧,给漆黑的乡间增添几分略带荒诞的音符。而今,这淅淅沥沥的夜雨,却使得原本孤寂的生活多了几分趣味、几丝慰藉。毕竟,这么清净地聆听雨声已是多年不曾有的难得享受!

不知不觉中,到达隆德县已经两周了。时间过得真快!从报名参加学生就业创业指导中心组织的暑期挂职锻炼活动,到踏上西行的列车,再到如今,在经历水土不服和语言难辨的不适应之后,我基本上熟悉并融入了这里的环境。

恶劣的自然环境,火热的扶贫决心。隆德县地处宁夏南部,这里山高路陡、土地贫瘠,被联合国粮食开发署确定为最不适宜人类生存的地区之一,而我所在的张程乡是距离县城最远、条件最差的地方。由于海拔超过两千米,地温不足,这里的农作物只能种植一季,农民大都以养牛或外出打工为主。所以,张程乡所辖村庄的人口也是极少的,多的有百十户,少的仅有十几户。但这样的恶劣条件并未阻碍广大干部群众脱贫攻坚、实现乡村振兴的火热决心。以我所在的党政办公室而言,这个部门每天都要处理大量群众事务,从签字盖章到材料打印,从房屋改造到病虫害防治,从入党手续到下乡服务……可谓事无巨细,必须件件上心、事事落实。当前,张程乡正处于脱贫攻坚战的培本固元、进而实施乡村振兴的关键时期。以我跟随领导和同事多次下乡开展主题党日活动所见而言,张程乡的扶贫工作取得的成绩是巨大的,村容村貌整洁有序,党员干部干劲十足,这里的驻村第一书记更是全力以赴。我从一位第一书记的口中听说,目前开展党支部活动有一些困难,主要是大量在外打工的党员无法回到村里,使人员难以达到法定名额,但他们作为家里的顶梁柱实在是不得已,怎么办呢?从我们共产党人的初心出发,我们党的最终目的不就是让人民群众过上富裕幸福的生活吗?他们在外打工不就为了让生活更好一点吗?为此,我们只有把那些七八十岁的老党员接到党支部,这样就把问题解决了,这也是解决问题的最好方法。

扎根基层,青春无悔。“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广阔的祖国大地,尤其是广大基层,是发挥才智、奉献青春的最好舞台。张程乡政府里就有许多这样的青年人。他(她)们是会计、是驻村干部、是农业技术员,他(她)们也是孩子、是母亲、是刚刚毕业的大学生。他(她)中的许多人和我同龄,有着和我相似的梦想、抱负与爱好。但他们早已扎根基层,努力地实践着自己的理想、贡献着自己的青春、履行着为人民服务的诺言,他们的奉献精神让我动容!在党政办公室,有一位年轻的母亲,带着自己的孩子常驻乡里,一边工作,一边带孩子。这里的条件很艰苦,每天吃的饭菜很清淡。作为母亲和干部,她一身两职,尽管每天很辛苦,但在工作中,她总是身先士卒、吃苦在前;在生活中,像大姐姐一样关心我们这些刚刚入职的年轻人,使我们如沐春风。基层的工作很琐碎,也很繁杂,领导每次交代任务或者下乡,办公室里的人都全力以赴、力求完满,这种工作作风使我大受感动,也深受启发。昨天,看到办公室里的小杨发了一条朋友圈:一闲下来,心里就空落落的。配图里的雨后彩虹在乌云密布下的天空中显得越发鲜艳夺目。这难道不就是基层工作人员的真实写照吗?

“路漫漫其修远兮”,为民服务之路很长很长。基层工作的见闻使我获益良多,也让我感受到了身处脱贫攻坚和实施乡村振兴一线工作人员的真实生活。他们的精神风貌和工作状态,会一直激励我做好接下来的工作,我也会继续发扬“学无止境、气有浩然”的山大精神,让山大学子的品格和风貌留存在基层的大地上、铭刻在群众的心中间。


【作者:2017级硕士研究生 赵连杰 来自单位:儒研院 责编:张名轩 谢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