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9/07/18 10:30:59
点击:
不知不觉,到了生态调研的最后一天。嗅着早晨七点钟的清新,踩着日出的朝气,我朝着宾馆走去,万里无云,今天是个大晴天应该没错了。
男生四人挤在后车厢里面,女生三人坐在前面,面包车就这样颤颤巍巍地上路了。撒了一路的瞌睡虫,我们到达了目的地——罕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罕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大兴安岭南麓主脉,有大鸨、金雕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国家二级保护动物24种,珍稀植物更是数不胜数,也有狼、野猪、棕熊等大型兽类,建有内蒙古特金山国家级定位观测研究站,是一个难得的野生物种资源基因库,也是一处天然的动植物园和理想的科研、宣教基地。
今天主要进行收尾工作,之前已经完成对二号基地白桦林的种群年龄结构的调查,还剩余对一号基地的H5样方的草本植物物种多样性的调查。
艳阳高照,我们穿上靴子,带好蚊帽,拿着铁锹,顶着烈日,向一号基地进发。穿过半人多高的草,翻过矮山,迈过水沟,走到砂石路上,蝈蝈有气无力地叫着,队员被远远落在了后面,他们的眼神中分明带着一丝疲惫。是啊,这些天早出晚归,庞大的工作量和令人厌烦的蚊虫已经将我们的耐心和干劲消磨殆尽。坚持吧,坚持就是胜利!
两个人负责记录数据,四个人四双眼睛对那块7×7的样方进行地毯式搜索,仔细寻找着所有植物种类及其数量,并用米尺测量其盖度。两个多小时后任务完成,至此所有调研任务基本完成。我们在木屋旁的空地上开始解决午饭,那群可恶的蚊子和虻又来骚扰我们,时不时的有毛毛虫从树上掉下来,不过我们都习惯了,象征性地拍两下,任由它们在周围嗡嗡叫。
饭后,我们在木屋前合影留念。
是时候离开基地了,有些不舍,我们在这片土地上挥洒了太多的汗水,从一开始的一无所知,到最后像了解老朋友一样了解这片土地,这片树林的每一颗白桦看着都很亲切。远离城市的喧嚣,它们在这片净土上默默注视着我们埋头工作,或被烈日曝晒,或被雷雨逼迫得龟缩在雨伞下,现在我们要在它们的注视下离开了。
回来的途中我们看到一个石碑上刻着一段话:“向每一个为生态建设作出贡献的人致敬。”
这就是我此时此刻的心情吧。
【作者:2018级本科生 郭晓龙 来自单位:生命学院 责编:张名轩 谢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