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9/07/25 09:03:34
点击:
六个蓝色的小身影拖着行李箱,出现在了济南火车站的出站口。在外九天的调研终于奏响了最终乐章。回校的路上,望着窗外呼啸而过的景色,那四座城市、八个村子和六颗心的点点滴滴在心中闪现。
仍然记得,调研的第一天,团队一行前往了济南南部山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标语在南部山区随处可见。蔡家村和闫家村原以核桃种植为业,后来由于病虫害严重,收支难抵,年轻人纷纷进城打工,“空心化”严重。如今,政府将两村选作试点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村支书们虚心求教,将当地乡村旅游业发展较为领先的泥西村作为模范,积极地发展乡村民宿。在党和政府的指导下,村子越来越整洁,村民生活水平大大提高。通过与各村村支书的交流,我们认识到,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绝非空洞的教义,一个村子的发展,最终要归功于村民。
咸咸的海风相迎,团队抵达了威海米山。然而,由于提前调查的偏误、突如其来的大雨和对接老师的临时缺席,调研遭遇了巨大阻力。在团队成员的提议下,团队抓紧联系了附近的西山后村。村领导一面带着我们参观着火龙果大棚,一面介绍着村子旅游业的发展历程。团队精神使我们共同克服了这次困难,收获颇丰。
综合各地调研结果,团队发现,同一地区各村落地区所具有的条件相仿,主导产业相似,但相同产业可以有不同模式。譬如同样是民宿旅游产业,泥西村就结合利用当地红色背景打造“吃、住、行”一体化式乡村旅游景点。既保留了村落原有特色,又在此基础上嵌入新兴元素。就各村目前规划来看,打造“一村一品”的思想已经深入基层群众,各地都在努力开拓创新,在因地制宜的前提下打造特色各异、具有可持续发展性质的乡村旅游产业,助力乡村振兴的实现。
此次调研,我们真实感受到社会的温度。孑然一身,无以掀巨浪,但团队的力量不容小觑;虚心求教,心怀感恩;身处绝境,也绝不放弃。我们是当代大学生,当今山大人,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努力前行,振兴乡村,回报社会,脚踏实地,我们无怨无悔。
烈日炙烤着大地,汗水一滴、一滴地顺着脸颊流下。回望实践历程,我们感慨万千,回到山大的那一刻感到肩上的责任更重了。
【作者:2018级本科生 吴钰琦 来自单位:经济学院 责编:郝晗宇 谢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