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9/08/05 10:46:41
点击:
今天是我们团队创作的导读课程试课的日子。虽然主讲的同学之前已经有过试课经历,但毕竟场合不同,学生也不一样,我还是有些为她感到紧张。说实话,课程准备的时候是一回事,等到真正讲课的时候又是另一回事。我们设计好的结构、逻辑以及重点,能否在讲课过程中得到充分体现?孩子们又会对此作何反应,能否如我们希望的那样提起兴趣?我们创作人文导读课的初衷,就是想让名著更轻松地进入孩子们的世界,从而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而这样长远的构想,能够通过这短短一节课有所体现吗?
到达教室之后,我们便开始了一些准备工作,包括桌椅的布置和一些设备的调试等等。我看到主讲的同学在一遍遍地翻看教案,看到小朋友们陆陆续续地进来,挑个位置坐下,然后好奇地东张西望。孩子们的眼神单纯而明澈,让我想起自己很久之前想要成为教师的梦想。如今,我们终于即将尝试,在这些干净如白纸的心灵上,涂抹阅读的色彩。
试课很快开始,按部就班地进行着。主讲同学的发挥非常稳定,孩子们看起来也被我们设置的话题所吸引,有几个还积极地与主讲同学互动。令我们印象深刻的是,有一位小朋友对于本次试课所讲的《红楼梦》的了解比同龄人要多得多,与这位小朋友的互动效果也非常出乎我们的意料。主讲同学根据孩子们的不同反应调整着课程节奏,让其他没有那么了解这部名著的小朋友也能参与思考和表达。最终,试课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孩子们在下课之后还不愿意离开,认真翻阅着我们为辅助课堂制作的小册子。我很高兴地看到,阅读的乐趣正在孩子们的眼中慢慢生长,悄然闪烁着光彩。
让阅读成为一种乐趣而不是枯燥的作业,让阅读由被动变为主动,让阅读成为习惯,这是我们想要达成的目标。这次试课为我们提供了许多经验和指导,也让我切身感受到了教书育人的快乐。当你的努力终于在孩子们身上得到了回报,当你看着自己在孩子们心底播下的种子生根发芽,甚至可能影响他们的一生,那种成就感与神圣感是无与伦比的。在它面前,我们曾经为备课所做的大量功课,那些日日夜夜的努力都是值得的。这种感触和信念,也会支持着我在这条道路上一直走下去。
教育教育,要教,也要育。我们不是领跑者,而是引导者。我们培育的不是优秀的学生,而是完整的、独立的人。
【作者:2017级本科生 贾修齐 来自单位:文学院 责编:宋广鑫 刘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