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通大学参加“山大有约”暑期学校项目学生 陶昱洁

发布时间:2019/08/05 11:05:48   点击:  

8月5日 星期一 晴

有幸来到山东大学体验精品人文课程已一周有余,不得不感叹此次机会之难得!作为上海交通大学理科方向的学生,鲜少能够在较长时间浸润在人文氛围充盈的学习环境中,“山大有约”抚平了我在喧嚣中躁动不安的内心。慢慢地,匆忙的节奏舒缓下来,得以有空闲去接触那些平时涉及不到、思虑不到的文化领域。

文学生活馆中的精品讲座将人文之美呈现在我们眼前,其中夏春雨老师带来的音乐之美给我留下了最深刻的印象。夏老师将中国经典小提琴协奏曲《梁祝》作为线索贯穿讲座始终,从历史渊源发展讲述到曲目中运用各种手法技巧以表达出人物不同的情绪和所经历的事件。我惊叹于演奏同一曲目时西洋弦乐圆润明亮与东方古典弦乐哀婉凄绝的鲜明对比,也为小提琴演化史中出现越来越多的创新手法和技巧拍案叫绝。可以窥见万事万物往往不拘泥于定式,所谓“诞生即圆满”的状态只存在理想之中,只有随需求和欲望不断灵活演变才能保持长久的生机活力,创造出更大的价值吧!不由联想到在体验馆第一课中何老师对于“编钟编磬何以淡出人们的生活”的提问,有些感慨。

中华文化体验馆中的课程可是我的最爱了。一向闲不太住的我常在正式动手之前就开始捣鼓面前无论是茶道、篆刻还是精细雕刻所需的工具。跟着老师,甚至是非遗传承人学习中国传统的手艺活,确是不可多得的经历体验。中华文化的技艺时而大开大合潇洒快意,时而精湛精准溪花禅意。我们所体验的都是“功夫活”。如要成事,唯有静心。在沉静中逐渐摒弃脑海中的其余杂念,无强烈的目的与愿望,仅仅是妥善地完成每一次的落笔雕刻,能给人带来超然物外的放空之感,我对此甚是贪恋。修身养性,洞察本真,原应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失的部分,但当代人大部分似乎快要遗失这种能力了。我想,体验不仅是一种学习,带给人短暂的欢愉和三脚猫的手艺,更多应是一种激励警醒,敦促我们在喧嚣中仍要记得保持内省与静心。

最后我想以两校的校训作结。“学无止境”,学习知识,更是学习生活。“饮水思源”,铭记我们所得之根源。如此,方能称得上真正的文化人。


【作者:2018级本科生 陶昱洁 来自单位:上海交通大学致远学院 责编:宋广鑫 刘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