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9/08/07 09:46:03
点击:
在上交大暑期创新营,我是一位营员,在那里,我认知现代科技;在“山大有约”暑期学校,我是一位志愿者,在这里,我体会人文之美。两地,两校,两种身份,两次学习,两种体会。
7月15日,我们从山大来到上交大,赴一场久违的约定。长途跋涉六百多公里,伴着绿皮火车无规律的晃动,我终于来到了上海。出梅的上海少了绵绵阴雨下的压抑,多了些火伞高张的热情。
十天的上交大生活中,参观李政道图书馆和钱学森图书馆使我对两位伟大的科学家有了更多了解,实物展出拉近了我们与大师的距离;上海博物馆的藏品精美绝伦,短短的参观时间使我们在离开时仍恋恋不舍;城市规划展览馆向我们展示了上海这座国际大都市的城市面貌的变迁;一大会址激发了我们的爱国热情;环球金融中心让我们仔细观览城市发展。两天的学习时间里,我们接触了无人驾驶与VEX机器人搭建,深刻体会到了科技时代的发展。我们舒适的参观游览离不开上交大志愿者的辛勤付出。在得知他们要来山大参加暑期学校时,我报名成为了他们的志愿者。
7月29日,上交大同学奔赴山大,与我们再次相会。在暑期学校结交了新朋友的同时,又遇见了之前的老朋友,让我倍感亲切。
如果说在上交大主要是参观交流,那么在山大更多的是体验与感受。在中华传统文化研究与体验基地,我们向孔子塑像行拜师礼,传承中华礼仪;老师为我们演奏了编磬与古筝,余音袅袅,不绝如缕;碑拓与年画印刷中则流淌着历史的记忆;在接下来的几天里,我们还体验了许多蕴含中华传统文化的项目,品茶、篆刻、刻瓷、绘扇、装裱、听琴等等。虽是一群理工科的学生,却也体会到了人文艺术的细腻,中华文化体验基地为我们打开了一扇通往中华传统文化的大门。在文学生活馆,我们听理工科的老师为我们讲授巴黎圣母院的美与毁,跟随老师感受“绿柳才黄半未匀”中的春色,欣赏《战舰波将金号》中运用的蒙太奇手法,聆听小提琴和二胡奏出的《查尔达什》的悠扬乐曲,体会老舍《二马》中对于文化自信的反思等。我们有时也走出校园,游览大明湖、趵突泉,参观山东省博物馆;我们还去到了我的老家,临沂市沂南县,进行沂蒙红色之旅,身为本地人的我自豪地向同学们介绍我的家乡。为了办好暑期学校,老师们在背后付出了许多心血,希望同学们能够感受到中华民族的文化底蕴并将它们传承下去。我相信同学们在课程结束后一定能满载而归,不负老师的厚望。
山大有约,交大来赴,理性思想在这里碰撞,人文气息在这里交融。期待明年再见。
【作者:2017级本科生 林媛媛 来自单位:外语学院 责编:王一哲 谢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