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9/08/07 10:56:28
点击:
今天是我们社会实践调研的倒数第二天,明日便要踏上返程。早上7点,像前几日一样乘车前往调研地点,望着窗外连片的林木、遥远的田野,我竟产生一种异样的感觉。说不清那是什么,只是几天的基层社会实践调研带给我颇多感慨和思考。
我们来到有“木梳之乡”之称的莒南县板泉镇东高榆村。村支书热情接待了我们。我们了解到东高榆村已将传统木梳工艺申请了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但传统手工技术十分复杂、学习难度高、传男不传女,已不适合当代发展。现在木梳已实现机械化全自动生产,形成了完备的产业链,且采用电商采购与互联网个售结合的销售模式。目前,东高榆村木梳产业每年产值达4000万,占全国木梳市场70%的份额,是村民的主要收入来源。
我们还在村支书的带领下参观了村中设立的木梳工艺展馆。展馆内详细介绍了木梳工艺的历史、流变和制作工序。我们还亲自动手尝试了制作木梳,在锯齿这一环节,深感精准把握力度和落刀处的困难。我们在感慨传统木梳技艺的高超精妙的同时,也为其衰落感到惋惜。但木梳工艺毕竟从工业浪潮中突围出来,实现了现代化发展,总好于彻底消失。我想,在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的过程中怎样保持其原有特色和精华,应是文化发展的一个重要课题。
下午,我们来到了“中华抗战第一村”渊子崖村。高耸入云的纪念塔诉说着那段可歌可泣的历史。看到村民们各个脸上洋溢着自豪,说起本村历史滔滔不绝、慷慨激昂,我站在纪念塔脚下、烈士墓碑前,感受颇深。渊子崖村在革命精神的感召下,凝聚力和战斗力很强,人人心向党,在新时代亦取得了辉煌的建设成就。
在我们与村领导班子座谈时,一位年轻的村官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是一名选调生,今年也不过二十五六岁。他面容清秀、皮肤黝黑,看上去十分干练。他业务能力很强,对本村历史和新时代建设各方面都了如指掌。最关键的,我看到了他对于脚下这片土地的巨大热情。他是真的全身心投入到乡村建设中,他介绍起本村时那种自信和纯粹让我第一次真切感受到“心中有丘壑,眉间显山河”的真意。
“这样有干劲的年轻人适合基层一线的广阔天地啊。”带队老师的一句感慨和我不谋而合。我突然明白了早上那种异样的感觉,扎根大地、投身基层,那种务实的勤奋会给人真切的生活的感觉,未来有无限广阔的天地等待我们洒下青春的汗水,踏实奋斗的人是最幸福的。
我想,社会实践的意义或许正在于此。
【作者:2017级本科生 张英杰 来自单位:文学院 责编:王一哲 谢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