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迹”社会实践团队成员 沈淼

发布时间:2019/08/15 08:51:14   点击:  

8月15日 星期四 晴

城隍殿前阎罗小,世事昭昭苦难多。庐州府城隍庙,近千年来一直承载着府城百姓对忠烈先贤的怀念以及对天理昭彰、惩恶扬善的朴素期许。正因如此,无数人来此祭拜,问些姻缘与妙法,求些安慰与安宁。而由于前来的人数众多,庙宇四周亦随之形成了独特的饮食、民俗胜地,成为此地一个著名的景点。我们在挑选调研地点时罗列了许多,但最终还是敲定此地。

出发之前,我们仔细地收集了城隍庙的相关资料,对城隍庙的著名建筑有了大致的了解。在充分准备之下,我们终于开始了实地的考察。

天将暗未暗时,我们自南门进入城隍庙,走过一段人声嘈杂的长巷。巷子宽约六人,抬头只可见飘着些许云朵的天空。两边是整齐划一的仿建民宅,二楼立有栏杆,染红后镂空,纹理颇有风味。屋檐高低有序,每十步便有悬灯挂于墙壁,头顶还有再熟悉不过的大红灯笼,排成四列,延伸到视线的尽头。巷子中间摆着小贩们的摊子,边上则是各家店铺,售着各式各样的货物。商贩们立个横杆,挂上二维码,民俗也便随时代而更新着。期间我们点了几杯奶茶,走着到了庙前。

严格来说,这里才算真正的城隍庙,红墙黛瓦,檐上塑有螭吻,大门外镇有石狮,似古时衙门一般肃穆与庄严,且立有一碑,记载庙宇的往岁今朝。但可惜此时庙门紧闭,不见外人。失落之余,熟悉这里的同学便引我们往他处去觅机缘。过一处窄巷,见戏楼,踏几层石阶,转两三石桥,游走于古风建筑间,时有雕栏画栋、高墙黛瓦,皖式民居尽现于人前。接着便依稀能见着远处思惠楼的身影,伴着重重遮挡与漫天红霞,我等仿若与古人同在一片天空下。如此百转千回,终是柳暗花明,我们见到了古楼的全貌,斜檐飞起,红栏对立,楼宇灯火长明,但遗憾的是亦未能入而观之。天色渐沉,我们有了归意,于是终是挥手告别。

对城隍庙这一重要的庐州文化传承景点,我们不仅进行了实地考察,还发放了一些调研问卷,试图去了解市民对该景点的看法。经过一系列的调研活动,我们发现庐州文化并没有因时代变迁而衰败凋亡,反而依旧存续在人们心中,城隍庙的兴盛正是其最好的证明。


【作者:2018级本科生 沈淼 来自单位: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 责编:王一哲 蒋晓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