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9/08/15 09:29:12
点击:
在C&E夏令营进入尾声时,作为一个多年的模联人,今天终于和同学们分享了“叙利亚动乱与欧洲难民——从模拟联合国到国际政治”这堂准备已久的特色课。
叙利亚问题的复杂性使之成为一面分析国际各方势力的政治博弈的镜子,巴以问题折射出强国之间代理人战争的本质,难民问题则揭示各国的利益通过国际政治达成保障的内在方式和规律。也许学生们一时难以接受所有的信息和真相,亦或许真相甚至并未被彻底探知,但是全新的思维方式和分析逻辑已经得以展示。
让我格外感到欣慰的是,在课程讲到最为要紧的部分时,几乎所有学生都紧紧地关注着我这个在台上的“老师”的一举一动,每个人的眼中都闪烁着光芒。也许,真正意义上的,学生们的思维被打开了,世界观被撼动了,一些他们前所未见的新的思想正激烈地在他们的脑中寻找融合。即便有的人在最初对这堂课嗤之以鼻,早早准备好了在课堂上要赶的暑假作业,亦或许有的人心怀戏谑,先看看老师能在台上整出什么名堂,但是到那一刻,所有人的眼里,都是对于真相的敬畏与渴望。
我认为这才是我们应当去发掘的东西。十七岁对于一个人来说,正是他们心智开始快速发育、认知开始快速扩张、头脑迫切地寻找更多的知识的时机。我们需要的,正是要激发他们对于知识本身的追求,而非一点鼠目寸光的考试成绩。成绩是一时的,而一个人的世界观、价值观,则是会左右他一生的。我们的学生并不缺乏聪慧的头脑,但是却大多缺乏所能驾驭其智力的世界观。作为一个学长,我没有理由目睹着他们将思维闭塞在自己的三尺课桌上;作为一个“老师”,我没有理由仅仅将学生的视野限制在几门科目上。“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所谓教书育人,不仅仅应当授学生一些课业知识以帮助其应付考试,更应该抓住其思维快速发展的时机,将更宏大、更客观、更长远的价值观传递给他们。
一个学生,如果长期处于一种死气沉沉的思维环境、或者是病态狂热的课业竞争之中,就难以具备自由思考的能力,进而难以产生自由意志。不懂得独立思考、不具有独立思维的人是没有希望的,越是压制,就越是希望渺茫。也许我能通过自己的绵薄之力,唤醒一些他们心底尘封已久的,对自由的渴望。这就是为何我在台上慷慨陈词,在一个半小时中,尽可能地讲述自己所知晓的一切。
我想让他们知道,世界很大,很残酷,也很美好。对生活的热爱,应该是知晓了一切以后仍然能笑对世界的自由。我不忍见他们早早沉沦于生活的平庸,我愿意倾尽全力来苏醒他们对自由的真正追逐。纵然千回百转、长路多艰,依然能够义无反顾、矢志不移。
仅此而已。
【作者:2018级本科生 陶豫 来自单位:管理学院 责编:王一哲 蒋晓涵】